1. 关键词梳理

1. 关键词梳理

(1)逼迫

上段录音显示,在第一遍实践中,当不熟悉词汇出现时,大部分译员无法及时反应关键词的含义(L或P出现问题),出现关键词漏译或关键词后整句漏译的情况。第二遍在梳理过难点词汇后,译员基本上译出了关键词的意义。可以认为第二遍中听辨L或产出P的负荷减少,译出效果提升。

(2)ドル余り

在译员1和译员2的录音中,从译出效果中看出,关键词2对两位译员没有造成过大的认知负荷。第一遍第二遍均译出。

在译员3的表现中,根据录音,在本句原文已说至“それから四番目、これは外部要因になりますけれども、ドル余りと投機人気”截点时,译员刚说完上一句的译文“大豆的问题是中国的需求,增大”,因此笔者推测P干扰了L,导致“外部原因”的漏听漏译,以及后续译文出现因时间紧迫的语句混乱。

(3)生育

观察上表可发现,译员1第二遍中关键词L的负荷降低了。“什么的长势不好”,如果能补充译出会更容易理解。推测原文中的冗余部分,造成了译者的精力分散。译员2从第二遍录音中推测译文的冗余过多而占用了译者的精力,导致译者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赶上原文的进度,没有译出后文的意思且出现了发音失误。C干扰了P。译员3的表现较好,关键词并没有超出译员的认知负荷。

(4)円換算

在译员1的表现中,根据第一遍的录音记录,译员在叙述该译文时,原文语音刚好正在叙述数字15 736部分。推测译者自身的译文输出干扰了信息的听取,导致漏译,P干扰了L。

对译员2和译员3来说,关键词未造成他们的认知负荷,数字部分第一遍出现了些许负荷。第二遍似乎发现了视频中的提示点,即刻使用。

(5)相殺 デフレ

从三位译文的情况可以看出,“通货紧缩”一词的负荷大致可以承受。“相殺”一词经过难点梳理后,基本在第二次的译文中体现了出来。

但同时,笔者发现一个问题:译员2的译文在第一遍时已经译出了和日元相关的内容,至于后文的通货紧缩的内容缺失,根据录音记录,原文在叙述至“二十年の、デフレから抜き出す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时,译者正在翻译前半句。推测是在P的过程中干扰了L和M。但是在第二部分中,译者的节奏基本跟上了原文节奏,在此段并没有出现落后一句的情况,理论上应该可以翻出关键词部分的语句意思,却缺失了这部分内容,暂时无法推测原因。

(6)コストプッシュインフレ  玉突き

“コストプッシュインフレ”一次基本都译出,说明译者对该词比较熟悉,基本不占用认知负荷。“玉突き”一词基本没有译出,但从整句语义角度来看,基本没有影响,推测译者有可能采用了省略的策略。

(7)エタノール政策

续表

译员1在第一遍遇到乙醇政策时,在录音中很明显地发出了“嗯?”的声音,表示对政策内容的疑惑后,紧接其后的一段内容均未译出。笔者推测译员出现了理解干扰译出和记忆的情况。

对于译员2的情况,笔者推测可能由于没有乙醇政策的背景知识(长期记忆)和后期的短时记忆,或在译出过程中听力受到了干扰,因此两次口译中都没有译出该词的含义。

译员3在梳理过难点词汇后对乙醇一词做出了处理,但并没有完全译出。笔者推测同传训练个人能力的因素在起作用。

(8)穀倉地帯  趨勢単収

三位译员在第一遍的翻译中均没有对关键词进行翻译。

译员1和译员3在经过难点梳理后,基本译出了“趨勢単収”的含义,但是三位译员第二遍均未译出“穀倉地帯”的意思。

在第二遍的表现中,从录音上判断,译员1是在本句说完后才开始翻译,因此可能由于时间间隔过长出现了记忆M的缺失,导致漏译。译员2听到トレンドイールド一词后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顿,导致前后文关系没有听到。译员3情况与译员1基本相同,滞后较多造成了记忆的缺失,导致漏译。

(9)配合飼料  コンスターチ

在第一遍的表现中,前两位译员没有译出关键词的含义,译员3译出了其中一个词的含义。

在第二遍的表现中,译员1在梳理后已经译出了关键词的意思;译员2虽然没有具体译出关键词的含义,但是以“产品”一个含义范围较大的词语代替个别意义的词语,推测有可能由于经验问题,为了赶时间,而造成了句子输出不完整的失误。此外,译员3在此段已经表现出了疲累,停止了翻译。

(10)デマンド

从前后两遍录音中的表现推测,数字的突然出现,使译员忽然在数字处理上消耗了过多的精力,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出现了停顿、嗯啊等现象,致使译员没有听到,或听到没有记住“需求”一词。因此关键词在第一次基本没有译出。第二次中由于做了词汇梳理有了记忆,且系第二遍听取材料,在数字方面的消耗相对少了一些,因此需求的含义被译出。译员3在文章后期出现了明显的疲累。

(11)下支え

译员1在第一遍中听到“下”一次直接反映了下降,是一次错误听解。

译员2两遍中均有说完译文时原文已经进入下一句的情况。译员为了紧跟下一句,舍弃了上一句的翻译。

译员3出现疲累,基本停滞。第二遍效果没有第一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