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学方法
日语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为日语零基础的学生,教师采用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多以讲解与操练结合的课堂教授模式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并适时开展课堂讨论。
(1)入门阶段教学
众所周知,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反复的语言实践和时间的积累,才能逐渐掌握听说。这就要求我们日语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上下功夫。刚开始接触日语的学生,往往由于羞怯心理怕开口,教师应有耐心通过单词和课文朗读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觉得日语不难学,开口不是一件难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逐步养成开口的习惯。教师可结合课文做些游戏,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组织两人形式的会话、提问等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他们对日语的兴趣。作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日语学习限于死记硬背的低层次学习状态,从而失去了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另外,要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在入门阶段,建议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倾向,并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的氛围。而在任务型教学中,情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境是通过教师刻意渲染和营造的,因此,上课时,教师要尽量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动态情景中使用日语,要使学生不觉得是在有意识学习,而是无意识使用日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压力、使学生蕴藏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
(2)教学课件的改进
近年来,电子课件、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也促进了课外自学方式的发展。
教学课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综合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一线教学当中。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教育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各大高校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物质形态。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探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介入教学领域已然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外日语学院经过多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断摸索和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图书和音像资料教学资源。“基础日语网络教学课件”(如下图片所示为该课件截图)作为完善基础阶段日语教学的辅助资源,结合日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环境,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合为一体,构建了立体的辅助教学模式。

图1 课程学习界面

图2 课程测试

图3 课程视频资源
该课件上传到学校数字校园后,可实现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源库及教学平台的共享。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教师备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可给学习者提供自学环境,可不受教者、教材、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课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该教学课件的研发包括课程题库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作为基础日语教学的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相关内容的提升,将现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并通过现代化技术的支持,实现了多样化的课上、课下互动,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这也是日语学院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实现教学改革向信息化和网络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3)文化因素的导入
现用基础日语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一般只是简单地对日本的习俗进行概述。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导入文化的概念,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多国文化间的比较,这样更有利于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真正理解和学好一门外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将不可或缺。虽然在日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开设了日本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专业课程,但对于日语入门阶段学习者而言,在词汇、补助动词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均可考虑适当补充,如中日两国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观念的异同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样做不仅促进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还会促使他们自发地去拓展课外知识。
这样就不会单纯停留在课文内容和语法层面,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比较多样:比如,请本班的韩国留学生(留学生与本科生同属日语专业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做个“日韩”或“中韩”文化对比,最后教师再做点评,这样与生活实际、身边人物相联系,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一定的知识扩展。还可考虑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相关文化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或者布置课后作业环节时,加入此方面的调查内容,这样前后衔接,教学效果会更显著。
此外,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建构知识,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课堂发表与提问或讨论环节相结合的互动式交流,将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日语表达能力。
(4)多形式的课堂讨论
教师关注国内外的新闻报道、热点问题,在课上适当引用相关媒体报道、进行小组讨论或发表等,这些形式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来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甄别和判断的能力。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教学模式是否合适,与最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综合运用才是上策。
(5)课堂总结
教师点评和总结是进一步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句型、语法、文化要素的重要方式,是对所讲授的知识的进一步整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时起的是指导作用,是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绝不是包办代替。因此,在教学时语言要精确、简练。当然,也可选择通过作业的形式,为下一课的思考设下伏笔,活跃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