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4

附录4

早稻田大学藏《海藏略韵》

【注释】

[1]日本历史中的“中世”一般指镰仓、室町时代(其中还包括南北朝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近世”指的是“江户时代”。日本历史上的中世到现代的年代划分如下:飞鸟时代(645—708)、奈良时代(708—782)、平安时代(782—1190)、镰仓时代(1190—1331)、南北朝时代(1331—1394)、室町时代(1394—1573)、安土桃山时代(1573—1596)、江户时代(1596—1868)、明治时代(1868—1912)、大正时代(1912—1926)。

[2]成书于1444年,日本国语辞书,编者东麓破衲,收录了3000多个词。根据汉字的意义进行编排,一共分为18个门类:天地、时节、神祇、人伦、官位、人名、家屋、气形、支体、态艺、绢布、饮食、器财、草木、彩色、数量、言辞、叠字。

[3]约成书于1474年,编者不详。该书根据日语汉字首字的发音进行编排(即按日语读音的い、ろ、は音序排列的“伊吕波韵”),而后再根据汉字意义进行编排。按意义大致分为12类:天地、时节、草木、人伦、支体(病名)、官名、畜类、财宝、衣服、食物、数量、言语(进退)等。

[4]成书于1484年,三卷,编者为大伴店公,收录了约13 000个词条。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用五十音发音顺序检索的日常用语辞典。五十音顺序编纂法是根据《色叶字类抄》中的四十七个假名顺序为编排原理,将之调整和补充之后演变而来的,这种编纂法一直沿用至今。

[5]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
谢婵娟.日本的一些古辞书.辞书研究,1981(2):159.
陆尊梧.日本古辞书与中国古辞书的渊源.辞书研究,1986(4):73.
赵启民,魏克智.源流 发展 趋势(二)——谈日本工具书.图书馆学研究,1987(1):142.

[6]高橋忠彦,高橋久子.(序文、跋文を読む)日本の古辞書.東京:大修館書店, 2006:71-86.
西崎亨.日本古辞書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京都:世界思想社,1995:303-306.

[7]川瀬一馬.増訂 古辞書の研究.東京:雄松堂出版 .1986:479-502.
奥村三雄.聚分韻略の研究─付古本四種影印慶長版総索引.東京:風間書房,1973.

[8]此书作者川濑一马(1906—1999)被称为古字典研究第一人。《增订 古辞书的研究》是对川濑早年著述的《古辞书的研究》(1955年,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一书进行增补修订后出版的最终版。

[9]李无未.日本汉字音的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当代语言学,2005(3).
李无未.日本汉语音韵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15-323.

[10]沼本克明.日本漢字音の歴史的研究——體系と表記をめぐって.東京:汲古書院,1997.

[11]湯沢質幸.日本漢字音史論考.東京:勉诚社刊,1996.

[12]虎关师炼的日语为“虎関師錬”。日语“錬”同“鍊”。《现代汉语词典》中,“鍊”同“炼”,故本文将之译为“虎关师炼”。

[13]中国南宗禅各派又称为“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其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便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衍生出五家七宗诸派。镰仓初期,日本和尚明庵荣西到中国学习黄龙派的教义,并将之传回日本。日本人认为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为唐代僧人临济意玄(公元?—公元867)。临济宗尊“释迦”为“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称“菩提达摩”为“初祖菩提达摩大师”,“临济”为“宗祖临济大师”。日本临济宗兴盛于镰仓、室町时代,受当时的武家文化的保护,注重发展政治和文化。室町政府设置了“五山制”保护、管理临济宗。

[14]凡三十卷。于元亨二年(1322)成书。传录佛教东传日本后七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与佛教史实,是日本首部佛教通史,全书以汉文记录。由传(即:僧俗传记部分,卷1~19,共406人之传记)、表(即:资治表部,卷20~26,为佛教编年史)、志(即:志部,卷27~30,分为10类,记录了其他历史)所组成,此书现收于日本国史大系及大日本佛教全书。[海藏和尚纪年录、续史愚抄卷十七]

[15]日本镰仓末期到室町时代盛行于禅宗寺院的汉文学。

[16]引自《聚分韵略》(文明十三年版)虎关师炼所做之序。

[17]包江雁.“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高僧一山一宁访日事迹考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26.

[18]表1引自奥村三雄(1973)第4—5页。有些版本后附有括号,标注该版本的公元年份。

[19]选自《聚分韵略 5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 /2569908.

[20]选自《聚分韵略 5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2543591?tocOpened=1.

[21]选自《聚分韵略 5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301834.

[22]选自《聚分韻略》,大和文華,0-2922~2923,マイクロ,http://base1.nijl.ac.jp/iview/Frame.jsp?DB_ID=G0003917KTM&C_CODE=0257-28102&PROC_TYPE=ON&SHOMEI.

[23]青木昆阳(1698—1769),名敦书,字厚甫,一般称之为文藏、青阳。日本江户中期的儒学家、兰学家。所谓“兰”,是荷兰的简称。他曾师从京都儒学家伊藤东崖学习儒学。享保十八年(1733),他被推举为“南町奉行(江户幕府的官职)”,可以遍览幕府藏书。他成为“寺社奉行(江户幕府的官职)”后,曾调查山梨县、长野县、爱知县等德川家族最早期封地内的古籍、文献资料。此外,他还搜集民间私人收藏的古籍,研究家族的来历、谱系,各个家族之间的亲属关系,官员升迁、任职的经过等(日语称为“由绪书”)。他将搜集到的古籍、资料分类整理,写成了《诸州古文书》一书。他还曾在东日本地区成功培育红薯。红薯的成功培育使很多人在饥荒时幸免于难,因此他又被称为“芋神”。他的主要著作有《番薯考》《和兰文译》《和兰文字略考》《经济纂要》《昆阳漫录》《草庐杂谈》等。

[24]作者青木昆阳,成书于宝历十三年(1763),是青木昆阳的随笔。手抄本,共六册。

[25]此部分为笔者译。

[26]川瀬一馬.増訂 古辞書の研究.東京:雄松堂出版 ,1986:482.

[27]出自《三韵通考 乾》,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86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