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徐志摩作为民国时期北京文坛中留欧美派代表文人,与日本的交流历来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但1924年徐志摩陪伴泰戈尔的访日之旅,本质上是与新月社成立之初的最重要文化事件——泰戈尔访华环环相扣的。访日前后徐志摩本人的心境,从根本上一直处于20世纪20年代北京文化界场域的观照之中。而他的访日遗产《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等诗作,也是借重旅日期间充满异国情调的人文风物,隐喻性地书写民国时期北京文化场内外的个人感情与诗人自身的文坛遭际。通过对1924年徐志摩访日情况的再整理,可以推测所谓“日本女郎”,其表象基于访日期间的随行翻译高良富,而实则依然在书写诗人对林徽因的情愫与诀别。另一方面,“日本女郎”原型人物高良富其实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特别是民国文豪徐志摩、鲁迅、郭沫若、陶晶孙、张伯苓、冰心等人有着广泛的交流。例如,高良富与知日派文豪郭沫若从九州帝大医学系到战后的各种会议都有频繁的交流。另外,在史料中也发现了战后高良富与冰心在东京见面时的珍贵合影。高良富是近现代中日文化、政治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之一。关于高良富和其他中国作家、知识分子交流情况的考察将作为笔者今后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1]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近代在华日侨文人的北京书写与文化认同研究”(21WXC012)的阶段性成果。
[2]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5.
[3]“高良とみ”的中文翻译有分歧,部分文献译作高良富子,部分译作高良富。本文除直接引用先行研究时遵循文献原文外,其余统一译为“高良富”。
[4]高良とみ.非戦を生きる 高良とみ自伝.東京:ドメス出版,1983.
[5]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1~8).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
[6]高良留美子.世界的にのびやかに:高良とみの行動的生涯:写真集.東京:ドメス出版,2003.
[7]原文标题为“『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此处为笔者译)
[8]高良とみ.魯迅に逢いし頃.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5巻 敗北の時).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0//大陆,1941,4(2).(此处为笔者译)
[9]高良とみ.平和の使いを果たして─みてきた中国とソ連.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6巻 和解への道).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253.
[10]原本《沙扬娜拉十八首》是十八篇为一组的作品,而“赠日本女郎”是将第十八篇即最后一首收录到诗集《志摩的诗》中时,诗人后来加上的副标题。副标题中的“女郎”仅指“女性”。
[11]中国文芸研究会.原典で読む<図説>中国20世紀文学.解説と資料.東京:白帝社,1995:35.
[12]杨有业.车站送别与半封情书的写真——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本意初探.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02):18-21.
[13]陶庆萍,孙善清.青春的甜蜜忧愁——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解读.名作欣赏,2005(16):92-94.
[14]何希凡.妙在爱与非爱之间——从〈沙扬娜拉〉看徐志摩的诗艺启示.名作欣赏,2007(13):59-62.
[15]余荣虎.传统审美趣尚与异国情思的天然妙和——从〈沙扬娜拉〉看雅的现代魅力.名作欣赏,2007(13):62-65.
[16]吴彦.现代汉语诗意美的呈现——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学理论,2009(02):70-71.
[17]郭贵星.传统雅化的现代情思——探析〈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文教资料,2009(07):13-15.
[18]方维保.沙扬娜拉未必不是日本女郎.博览群书,2012(01):79-81.
[19]星野幸代.<異邦>のなかの文学者たち(6)徐志摩──ケンブリッジの過激な恋愛.月刊Sinica,1998(9):102-107.
[20]加藤阿幸.徐志摩のギリシャ回歸願望に見る唯美主義への系譜.Journal of the Waseda University Society of Chinese Literature,2005(31):115-130.
[21]渡辺新一.1924年タゴールの来華と徐志摩.Journal of liberal arts,1987(8):23-34.
[22]山本明.新詩語の形成(三):徐志摩における『癡』へのレトリート.二三十年代中國と東西文藝:蘆田孝昭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蘆田孝昭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編集委員会編).東京:東方書店,1998:39-53.
[23]裴亮.詩作に刻む日本体験──徐志摩の『沙揚娜拉十八首』をめぐって.九州中国学会報,2010(48):61-75.(此处为笔者译)
[24]杨有业.车站送别与半封情书的写真——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本意初探.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2):18-21.
[25]关于徐志摩和新月诗派的研究有星野幸代「徐志摩と新月社 1920 年代中国の文芸的公共圏」.東京大学人文社会学博士論文ライブラリー,2002.
[26]吴彦.现代汉语诗意美的呈现——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学理论,2009(2):70.
[27]刘介民.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7.(原文为“描摹了一个日本少女的娇羞之态……”)
[28]宋益乔.徐志摩正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45-46.
[29]陶庆萍,孙善清.青春的甜蜜忧愁——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解读.名作欣赏,2005(16):92.
[30]「詩作に刻む日本体験──徐志摩の『沙揚娜拉十八首』をめぐって」,第72頁。在裴亮(2010)的研究中,关于从高良富想到林徽因只有“徐志摩每当看到聪明又优秀的和田富子的身影,不就会想起泰戈尔在中国逗留期间,在演讲会和庆祝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林徽因吗”这一句话。(此处为笔者译)
[31]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6-39.
[32]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1巻 愛と模索).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48.
[33]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1巻 愛と模索).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49.
[34]高良とみ.ラビンドラナート・タゴールと日本.//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7巻 使命を果たして).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146.
[35]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1巻 愛と模索).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55.
[36]高良とみ.タゴール翁一行を迎えて.//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7巻 使命を果たして).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214-218.(此处为笔者译)
[37]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的简称。高良富曾任九州帝国大学医学系精神科的研究员。
[38]渡辺新一.1924年タゴールの来華と徐志摩.Journal of liberal arts,1987(8):29.
[39]高良とみ.短歌と詩.//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2巻 社会への船出).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88.(此处为笔者译)
[40]高良とみ.短歌と詩.//高良とみ.高良とみの生と著作(第2巻 社会への船出).東京:ドメス出版,2002:389.
[41]徐志摩.徐志摩全集 散文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632.
[42]裴亮.詩作に刻む日本体験──徐志摩の『沙揚娜拉十八首』をめぐって.九州中国学会報,2010(48):69.
[43]渡辺新一.1924年タゴールの来華と徐志摩.Journal of liberal arts,198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