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结及展望

五、小结及展望

在此次同传训练实验中,笔者试图采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分析受试学生译员在前后两次同传中关键词的译出情况。经过将录音文字化和听取分析录音发现,多数学生译员在经过关键信息梳理后,可以更好地译出关键词的意思,又一次在学生译员层面验证了认知负荷模式的合理性。同时发现,对于学生译员来说,疲劳程度对其译出的效果影响更大,在练习设计和未来的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疲劳对其精力(认知)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然,此次实验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受试译员少,且为学生译员,只通过关键词进行了译文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L/P/M/C的一些互相干扰的情况,但并不能覆盖全部干扰的类型,可靠性有待提升。其次,在素材选择上,信息点有过于密集的问题,且实验仅为模拟实验,与实际现场的效果有一定差距,有一定局限性。再次,分析推导部分仅为个人主观推测,未能在实验结束后立即针对问题对译员进行采访,客观性有待提高。最后,本实验仅侧面验证了认知负荷模式的合理性,至于精力应如何分配才能更好地指导口译练习和实战,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些问题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逐步解决。

【注释】

[1]弗朗兹·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仲伟合,王斌华,李洋,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