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具备茶文化基础
荣西在推广茶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事实上他并非将茶传入日本的第一人。中国的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其传日时间也可以追溯至唐朝。
唐朝时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的200余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中国派遣了十余次遣唐使。公元777年,日僧永忠(816—743)随第15任遣唐使来到中国,居于长安西明寺。公元780年,陆羽的《茶经》问世。此时正是中国茶文化在文人和僧人之间盛行的时候,永忠所在的西明寺也不例外,1985年西明寺遗址出土的石茶碾[13]便是其证据。因此,在西明寺生活了近30年的永忠,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是可以料想的。
公元805年,永忠回国后,掌管梵释寺。据日本编年体史书《日本后记》同仁六年(815)四月癸亥条记载:
(嵯峨天皇)幸近江国滋贺韩埼,便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护命法师等,率众僧奉迎于门外。皇帝降舆,升堂礼例。更过梵释寺,停舆赋诗,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众。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国司奏风俗歌舞。
日本嵯峨天皇(786—842)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今滋贺县大津市唐崎)时,永忠在梵释寺亲自煎茶奉给天皇。这也证实了永忠回国时将茶带回了日本。据《日本后记》记载,两个月后,嵯峨天皇下令,命畿内地区、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植茶叶:(同年)六月壬寅,(嵯峨天皇)令畿内并近江、丹波、播磨等国殖茶,每年献之。
可见,嵯峨天皇对茶是颇为喜爱的,在他的命令下,当时日本的部分区域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了。另外,据传,公元804年随第17任遣唐使入唐的最澄和空海也对推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澄从天台山回日时,台州刺史陆淳举办了茶会为其饯行。台州司马撰写的《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序》:“三月初吉,遐方景浓,酌新茗以饯行,劝春风以送远。”从侧面证实了最澄在中国接触了饮茶文化的事实。据《日吉神道秘密记》记载,最澄回国以后,将从天台山带回的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的茶园。最澄在中国仅仅待了8个多月就随公元805年遣唐使第一趟返日的船只回日了。而空海则在中国待满了两年。据《弘法大师年谱》记载,空海从中国带回了茶籽和石茶碾,并将茶籽种在了比叡山。最澄与空海在当时获得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常与嵯峨天皇同游,向天皇介绍中国的文化,风俗习惯。他们与天皇一起饮茶的情景在日本古代的汉诗集里多次出现过[14]。
据传,嵯峨天皇还在宫廷东北角开辟了茶园,设立造茶所,供宫廷和贵族饮用。这一时期是日本早期茶文化的黄金年代,被学术界称为“弘仁茶风”。但是,只有宫廷贵族和部分僧侣之间有饮茶之风,嵯峨天皇去世以后就迅速消沉下去了。此后,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日本统治者藤原氏和上皇势力都不推崇饮茶,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日之间没有建立官方的外交关系,交流方式以中国赴日的民间商船为主,北宋时期中国著名的龙凤团茶并没有传入日本,也没有出现如永忠、最澄、空海这一类提倡饮茶的日僧。因此,日本的茶文化沉寂了近 400 年,直至镰仓时代高僧荣西写出《吃茶养生记》,才得以复兴。不过,虽说茶风沉寂了,但宫内的茶园得以保留,菅原道真(845—903)等部分文人以及一些寺院里也保留了饮茶的习惯。因此,“弘仁茶风”虽然昙花一现,但其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奠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寺院以茶作为清醒剂,这一习惯不仅有利于荣西对吃茶的推广,也为径山禅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寺院内茶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87年,荣西第二次入宋,并试图经中国前往印度,但未得到允许,于是拜天台宗拜虚庵怀敞禅师为师,学习禅法。参悟数年后,终于得虚庵禅师认可,继承临济宗禅法,并于1191年回国。他带回禅法,同时也带回了茶籽,并在九州的富春院、背振山、圣福寺[15]等地撒下。据《栂尾明惠传记并遗训》[16]记载,荣西还将茶籽送给了山城栂尾的明惠上人(1173—1232):
建仁寺长老(荣西)赠茶,问之医师,知有遣困、消食、快心之功。然闻本朝不普及,因寻得其实,始植两三株,确有提神、舒气之功,遂使众僧亦服之。或谓此乃建仁寺僧正御房(荣西)自大唐携来茶籽培植而成者。
明惠上人在栂尾种植并推广茶,使栂尾成了当时日本的第一茶产地。(《异制庭训往来》《狂言记》[17])
荣西受到幕府重视以后,始终与幕府高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将茶叶献给了幕府将军源实朝(1192—1219)。据《吾妻镜》[18]记载:
将军家聊御病恼。诸人奔驰。但无殊御事。是者去夜御渊醉余气欤。爱叶上僧正侯御加持之处。开此事。称良药。自本寺召进茶一盏。而相副一卷书令献之。所写茶德之书也。将军家及御感悦云云。去月之比。坐禅余暇书出此抄之由申之。
建保二年(1214),幕府将军源实朝因宿醉而身体不适,荣西听闻此事后,献上一盏茶以及他自己所著的茶书《吃茶养生记》。将军实朝饮了荣西献上的茶以后,果然宿醉的症状缓解,于是便对荣西的茶与《吃茶养生记》大加赞赏。
需要注意的是,荣西所强调推崇的是茶药用和养生的效果。他在《吃茶养生记》中对茶的定义是“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草,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其重视的是茶的物质作用,对于茶的艺术性和其对心境的作用并未有所涉及。因此,说荣西传茶便是日本茶道的源头是十分不恰当的。一方面,他并不是最早将茶传入日本之人。另一方面,他只强调了茶的养生效果,不关注茶与禅的关系。
不过,荣西虽不是将茶传入日本的第一人,对茶的宣传也仅限于其药用和养生的功效,但他对茶的推广,使得“弘仁茶风”之后沉寂了近 400 年的日本茶文化再度焕发蓬勃生机,对于后期径山禅茶文化传入日本以及日本茶道的产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他也被称为日本的“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