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是岁,始定都于杭。[22]
据《宋史》记载,绍兴八年(1138)南宋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杭州逐渐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佛教方面,杭州也确立了全国佛教中心的地位。而径山也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兴。
绍兴七年(1137),高宗御诏大慧宗杲(1089—1163)主持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是禅宗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是两宋之际看话禅的集大成者,极力提倡看话禅,其所大力提倡的有话禅也在南宋以后成为禅宗的主流,在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大慧宗杲禅师主持径山,倡导临济宗看话禅以后,径山声誉不断高涨,并且涌现了许多著名禅僧。
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1127—1194)偕宋高宗、显仁皇后上径山,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悬挂于天王殿大门之上,并拨内帑修建千佛阁。朝廷也多次在径山寺举办茶宴,由此,径山茶宴名满天下。[24]
嘉定年间(1208—1224),由史弥远(1164—1233)之奏请,宋宁宗(1168—1224)始制定禅院之等级,设置“五山十刹”[25]。五山当中,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三寺均在杭州,径山寺更是被誉为“五山十刹”之首,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传禅中心。关于这一点,俞清源在《径山史志》一书中列举了四点原因:
径山古刹之所以能成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按《佛学大辞典》说,系为“中华五山之冠”)呢?其一,寺为皇家御旨所建官寺;其二,高僧大德辈出;其三,规模大,该寺除本山外,还有遍及余杭、临安两县甚至嘉兴、湖州的众多下属寺院。而其最为突出的一条,则是融禅、教、律三位于一体,为禅宗培养出大批高才弟子。对学徒是管教严,要求高,非到其自身真正悟彻,决不轻易承认为授证之徒。因而,凡径山出师之徒,均能各承一方,成为禅宗之上人。[26]
南宋时期,入宋访问的僧人当中,以访问径山者最多。南宋时期入宋的52个日僧当中,有明确到径山求法记载的有27人,占51.92%。[27] 究其原因,一是其出于地理位置原因。径山位于杭州余杭。当时,江北已由金(金灭亡后由元)占领,已不能像前代那样去巡礼五台山的圣迹,也不能再去访问长安、洛阳等地的有名寺院。大量入宋僧在宋游历的地方,都只限于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的一片狭小的地区。[28] 二则是由于上述的径山在中国禅宗中的地位,既是临济宗传禅之中心,又是五山十刹之首席。日僧入宋学习禅法,自然越不过径山去。因此,南宋时期大量日僧登临径山学习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