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与思考
基于对日本地域文化及地方戏曲的兴趣,笔者锁定了福岛县桧枝岐村传承了约270年的地方戏曲——桧枝岐歌舞伎。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桧枝岐歌舞伎能够得以绵长传承的动因,除政府及地方管理者、观光产业受益者的支持外,也离不开桧枝岐村这一共同基盘的影响,得益于桧枝岐歌舞伎特殊的祭祀性、村内一体性以及强烈传承意识。另一方面,笔者同时关注到家乡传承了180多年并面临发展困境的地方戏曲——马堤吹腔,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分析,对比研究马堤吹腔及桧枝岐歌舞伎的发源、发展过程、性质、规模、发展宗旨、演出主体后发现,两戏曲在一些细小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两个戏曲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戏曲内部性质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及共通性,两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也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境和发展机遇。由此,马堤吹腔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借鉴桧枝岐歌舞伎的发展的。今后笔者将继续探究桧枝岐歌舞伎成功发展的内部动因,以期为马堤吹腔及其他地方戏曲提供参考。
【注释】
[1]张文明.故道遗珠.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3-12.
[2]朱长磊.柳子戏音乐的历史沿革与传承发展.齐鲁艺苑,2015(2):38-40.
[3]纪根垠.柳子戏简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110.
[4]山东省夏津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夏津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163.
[5]“口传净琉璃,舞蹈动作及形式也被子子孙孙代代传承下来,据记载也有代代相传传承了八代的家族”。(笔者译)
[6]舘野太朗.地芝居的现在和课题.Area studies TSUKUBA,2013:181-202.
[7]早川孝太郎.桧枝岐村探访记.Japanese Societ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1939:586.
[8]“所谓的村芝居即地芝居,以前在守神社的祭典中,村里的年轻人会进行歌舞伎的表演,祭祀仪式后会被其他村请去演出,现在也不进行演出了。”(笔者译)
[9]田嶋玲.檜枝岐歌舞伎の観光資源化とその影響.日本地理学会発表要旨集,2018(50):132-137.
[10]浦部智義,渡邉洋一.福島県内に現存する地歌舞伎の運営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学会技術報告集,2016(51):711-716.
[11]“公演每次都能吸引800~1 000村外观客”(笔者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