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演变的原因

2.演变的原因

(1)近世的“顺妻”“孝媳”——幕府统治下封建家制度的需要

①家督继承制——家业存续为本

家是“以保持和继承家产家业为目的,以家名的连续为象征、由父—子—孙这样的男子直系亲属继承的独自的社会单位”(李卓,2006:31)。近世的封建家制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以血缘延续为本,而是以家业存续为核心。德川时期实行固定由长男单独继承家业的“家督继承制”,因此,女子作为人妻最重要的本职就是要传宗接代,生养男性继承人。由于女性没有接受文化教育,再加上男性对女性天生染有五疾、愚昧不堪的固定认知,所以近世女性在家中只有生子的义务,没有教育子女的权利。这是造成近世女性“母亲”角色一直被忽略的根本原因。

②父权家长制——家长的绝对权威

在家制度下,进一步实行父权家长制,作为一家之长的男性家长具有绝对权威,他掌管着财产处分权,他可以决定儿女的婚姻,对子女有教令权与惩戒权,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管教子女,家族成员对家长要绝对服从,这首当其冲就是妻子对丈夫的言听计从,这就必然造成了谦卑谨慎、柔和顺从的“妻子”的形象。家长掌握子女的教育权,这与上文中形成对应,女性母亲的角色和作用便被一直埋没。

(2)近代的“贤母”——近代国民培养及对外扩张战争需要

①“家庭”与“主妇”的产生——社会基础

19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各地普遍出现兴办近代企业的热潮,日本产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明治维新后,人们有了自由选择职业和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居住场所自由、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也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由于商品经济的渗透,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崩溃。因此,进城打工的农民增多,他们绝大部分是农村家庭兄弟中的老二、老三。他们在城里扎根安家,开始了人口的再生产。这种在城市中新组建的家庭以一对夫妇为核心的小家庭居多。1920年日本首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小家庭所占比重已达54%,而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数代同堂的大家族只占三分之一。因此,在城市中,不同于传统家的“家庭”诞生了。在结构上,由父母和未婚子女构成,在夫妻的任务分工上,丈夫外出工作,女性则成为家庭主妇,其任务就是料理家务和养育儿女,由此,“主妇”的概念也产生了[12],这是近代贤母角色形成的现实社会基础。

②近代国民培养及对外扩张战争——国家需要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起近代国家,迫切需要破除封建旧习,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近代新国民。为此,日本引进西方良妻贤母女子教育理念,让女性接受教育,让这些天然教员——母亲来教育子女,这是培养近代新国民最简易的方法。

另外,在战争期内,不仅需要妇女多生子女支援战争,而且还要遵照教育敕语,教育培养子女成为帝国忠诚的臣民和战士;同时,她们作为良妻,还要负责家庭内一切事务,解除丈夫和儿子外出征战的一切后顾之忧。近代新国民的培养和对外扩张战争的需求是近代“贤母”和“良妻”,特别是贤母角色诞生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