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译员的前后表现比较
2025年10月20日
2. 同一译员的前后表现比较
笔者将同一译员的前后两次在关键词语句的同传练习表现进行了汇总,试图观察每位译员的译出情况。
表1 同一译员前后表现情况

续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关键词的译出率呈现以下特点。
译者1在第一遍译出4处,第二遍译出12处。译者2在第一遍译出3处,第二遍译出7处。译者3在第一遍译出7处,第二遍译出9处。
可以看出,三位译员在经过词汇梳理后,在关键词方面均有了译出率的提升,其中译员1的效果最明显。可以验证,在解决了关键词的词义,加深关键词的记忆后,可以减少在翻译过程中L和M的负荷,以达到更好的译出效果。
表1中的下滑曲线部分,表示前后均未译出。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P干扰了L和M,造成漏译。
根据原文长度,可从关键词9和10之间划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从后半段开始,译员2和译员3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疲累。尤其是译员3,甚至出现了第一遍译出的信息点无法在第二遍译出的情况。在认知负荷模式的指导下,学生译员在训练中需要考量疲劳程度的因素。人一旦进入疲劳期,一般部分精力和总量精力都会下降,严重影响译出效果。这也可以从理论上侧面说明专业同传现场需要2人一组进行轮换,保证译员减少疲劳带来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