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
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在《非人学园》中,专有名词主要包括角色名、技能名、道具名、外观名等名词。游戏中的角色主要来自《西游记》,已经存在相应译法,但是在进行游戏翻译时,有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因此将角色名也视为本游戏的专有名词。
《非人学园》中共有专有名词39例,其译文如表3所示。
表3 专有名词示例

续表

续表

39例中,36例使用了借用译法,其余3例也为“直译+借用译法”。接下来分析借用译法。
借用译法是指将源语词汇直接移植到目标语中,对于书写形式不同的语言来说,还需要改变书写形式。借用译法由于能使译文言简意赅,容易被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是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译法。[10]在考虑能否借用时,应该分为成立、接受度、评价和处理这四个方面。[11]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词汇不等值现象,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便是词汇借用,借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同时在词汇借用的例子中多为名词。[12]语言借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语言学家Bloomf ield将语言借用分为“等级借用”与“文化借用”。等级借用是单向的,一般是“低级语言”从“高级语言借用”;“文化借用”多是双向的,参与语言无高低之分,一般相互自由借用。[13]
借用译法多用于名词的翻译中,如地名、人名、物名等等。如在日英翻译中,将“寿司”直接译成“sushi”等。在汉日互译时,由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因此在翻译名词时,使用借译法存在天然优势。很多汉语汉字都存在相对应的日文汉字,并且单个汉字表达的含义在两种语言中大多数时候也是相似的,因此原文读者看原文和译文读者看译文的感受也是相近的。在本翻译实践中,专有名词主要包括角色名、技能名、道具名、外观名等名词。即使译文读者不能理解利用借译法译出的专有名词的含义,但只要能将该译词与游戏中所指代的技能、角色、道具或者外观对应上,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因此,笔者在翻译游戏中固有名词时,为了达到译文字数要求,采用了借用译法。比如:
例7:清洁水波
译文:清潔水波
拥有该技能的角色形象为拿着扫把和水桶打扫卫生的女仆,该技能的表现形式为向前释放水球,在命中的敌人脚下造成漩涡,因此技能起名“清洁水波”。汉语词语“清洁”对应日文词汇“清潔”,两者在各自语言中都有“卫生”“干净”的意思;汉语词语“水波”对应日文词汇“水波”,“水波”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水面泛起的一圈圈波纹,与游戏中在敌人脚下形成漩涡的形状相同。因此,将“清洁水波”运用借用译法译成“清潔水波”字数上能达到要求,从向玩家传达的含义上来说也是恰当的。
例8:净化水珠
译文:浄化水玉
该技能的表现形式为生成一颗巨大的水珠,从大水珠中不断产生小水珠清洗冲刷周围的敌人,因此技能命名为“净化水珠”。汉语词语“净化”与其所对应日语词汇“浄化”都有“清除污物使纯净”的意思;“水珠”在日文中已有对应汉字词译文“水玉”。因此,将“净化水珠”与“浄化水玉”相对应,配合游戏中技能的实际画面效果,可以带给译文受众与原文受众完全相同的感受。
例9:河童出水
译文:河童出水
该技能的表现形式为从水中冒出一只巨大的水妖,将敌方击飞,因此命名为“河童出水”。汉语中本无“河童”一词,中国称该妖怪为“水虎”,因此,“河童”本就是汉语对日语的文化借用;汉语中“出水”在这里的意思是“出现于水面”,而在日语中“出水”意为“有水流出;涨水”,两者意思并不相同,但是配合游戏中“妖怪从水中出现”的画面,译文受众也能了解到这里的“出水”是“出现于水面”之意。
从以上3例可以看出,在翻译游戏中的专有名词时,使用借用译法是恰当的。在汉日翻译时使用借用译法,可以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大部分意义,并且达到字数限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