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堤吹腔概述

1.马堤吹腔概述

马堤吹腔是由往来于京杭大运河夏津河段的柳子戏艺人传入当地,并由地方农民发挥主体性,把地方方言及民间故事融入柳子戏后,整合改造后的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马堤吹腔于2009年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开始了对马堤吹腔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在多方努力下,马堤吹腔广场也于2018年正式建成。戏台除了年底演出外,平时也会用于排练及参观学习。戏台总占地200平方米,采用开放式结构,正对着村民文化广场,可同时容纳近千名观众观看演出。除了平时的非遗送戏下乡及非遗进校园活动外,马堤吹腔每年都会在大年初一到初六进行定时演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除了年底演出外,平时演出练习也在舞台进行。截至2020年,马堤吹腔传承至第9代,团长为王玉坤,剧团共有32名成员,其中60~65岁演员16人,占总人数的一半,演员年龄结构老龄化情况突出。另外,马堤村村民有传承意识,这一点从历代传人都是马堤村人可以看出。其中传承受家族影响较大,剧团中有许多二代三代演员,由此可见,马堤吹腔具有家族传承的特点。另外,此前传承族谱中从未出现女性演员,但现今传承观念有所改变,发展了一些女性学员。马堤吹腔虽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经营权仍归团长及该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