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彭飞的研究
彭飞(1994)[5]将「ちょっと」分为“单纯修饰”和“场面性添加”两个意思。“单纯修饰”表示的是物理上的数量和程度“少”,而“场面性添加”则是指根据会话对方及场合添加必要的表达(语句),从而起到“缓和”的作用。彭飞将这些功能分为“说话人的适应力”“说话人的行为”“说话人的判断”“说话人的评价”“劝诱”“请求委托”“唤起注意”七类。
其中“说话人的适应力”主要指说话者自身的能力、情况、可能性等,多用于回答对方的发话形式,一般有不夸张自己的能力、适应力、状况等特征。并且,用于暗示没有可能性,以及拒绝对方的情况。比如,「ぼくはちょっと都合が悪いのですが…」「私にはちょっとできないわ。」等。其次,“说话人的行为”主要指的是说话人自身的行为。在某个举动还没发生的情况下,预测到可能会给对方带来麻烦或是已经造成了困扰的时候使用「ちょっと」。这里的「ちょっと」有向对方表达歉意的意思。比如,「ちょっとお先に」「ちょっと買い物に行ってきますので、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等。
而表达“说话人的判断”时,说话人是动作主体,主要指说话人自身的判断内容(断定或推量等)。「ちょっと」本来既可以理解为“单纯修饰”,也可以理解为“场面性添加”,但是在表达说话人的判断时,更倾向于“场面性添加”这一用法。比如,「あそこにはちょっとなさそうだぞ」「君にはちょっと難しいかもしれない」等。表达“说话人的评价”时,主要指的是说话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一般多为负面评价。这种情况下只能取“场面性添加”的用法。例如,「あの人はちょっと。」「ちょっとニュアンスがね。」等。
表示“劝诱”时,主要指说话人邀请对方做某事。另外,虽然“单纯修饰”和“场面性添加”都可以使用,但是更倾向于后者。比如,「ちょっと一杯、いかがですか?」「ちょっとお茶でも飲みませんか」等。表示“请求委托”时,主要指说话人委托对方什么。在这两种情况下“单纯修饰”和“场面性添加”都可以使用。比如说,「すみませんが、ちょっと消しゴムを貸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相談事があるから、ちょっと出てきてくれませんか」等。表达“唤起注意”时,主要指说话人唤起对方的注意。同“劝诱”一样,更倾向于“场面性添加”这一用法。如,「ちょっと気を付けてね」「ちょっと、冗談じゃない」等。
另外,除了以上功能以外,彭飞认为「ちょっと」还有“缓和(缓和否定的作用)”和“暗示性的加强(暗示性地增强否定的作用)”等功能。
彭飞对于「ちょっと」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但是似乎也只是停留在句子层面的分析,并且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下位用法没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