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分韵略》的跋文作者──一山一宁

(二)《聚分韵略》的跋文作者──一山一宁

一山一宁,俗姓胡,“一山”是号,又称为“宁一山”,浙江台州临海城西白毛村人。他自幼出家,先后学习临济宗大慧法系禅法以及天台教义,最后往普陀山,得法于阿育王寺的顽极行弥。大德二年(1298),元政府拟再派名僧为使,赴日以“通二国之好”。第一次出使未果的愚溪如智,以己年事已高,力保一宁担任使者。于是元成宗赐一宁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称号,命充“江浙释教总统”,命之出使日本。

一山一宁一行刚到达日本九州的博多,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贞时便将之软禁于伊豆国(今静冈县)的修禅寺。后因朝廷上反对呼声较高,不久后将其释放。后,一山一宁移居建长寺、圆觉寺,曾任南禅寺第三代住持,并圆寂于南禅寺。

一山一宁的访日,恢复了日本和元朝之间因战争而中断了近20年的交往,改善了两国关系。包江雁(2001)[17]对一山一宁的功绩是这样论述的:“在儒学方面,一山一宁的主要功绩是在日本传播宋学(其中影响最大的程朱理学)。宋学自13世纪日本镰仓时代初期,通过禅僧传入日本,直至江户时代初的400多年间,禅僧一直是传播中国宋学的重要媒介。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一宁赴日时,日本还处于宋学传播的初期阶段。一山一宁极高的宋学造诣,对于宋学在日本的传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一宁的高徒虎关师炼曾不断向其请教,在他的启迪和激励下,虎关后来终于成为日本宋学的先驱者之一。……在文学方面,一山一宁也十分注重提高日本僧人的汉文化修养。对来投奔他门下的日本僧徒,一宁都要对他们进行考试,以测试其作汉诗(偈颂)的能力。因此,他的门下,出了不少在文学上有造诣的僧人。在他的指导培养下,虎关师炼、雪村友梅、梦窗疏石等人,在室町时代五山文学(在禅林中兴起的以京都、镰仓五山禅僧为主体的汉诗文运动)中起了巨大作用。”可见,一山一宁不仅为日本带去了禅学,还在日本传播了中国的朱子学说,为日本五山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山一宁的宋学造诣以及思想也可从《聚分韵略》的跋文中窥知一二:“明物察倫,聖賢之事也”等说法可能是模仿朱子学说的语气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