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神话传说中月中女神形象的比较

2.两神话传说中月中女神形象的比较

➢嫦娥的形象分析:

从人物出身来看:嫦娥出身于普通的平民百姓家,在服用长生不老药之前与月宫、天界无任何关联,其对于以后可能飞升月宫毫无预感、毫不知情。后羿射日拯救人间之后,嫦娥与后羿过着男狩猎、女织布的平凡生活

从人物性格来看:嫦娥作为后羿的妻子,温顺恭良。与后羿恩恩爱爱、生活和谐,被迫升天之时由于牵挂丈夫,为了离丈夫近一点,嫦娥选择了月亮。在升月之后,后羿同百姓一起祭拜嫦娥,向嫦娥祈求平安幸福,可见嫦娥为人时在大众心中善良的形象。

从升月方式来看:嫦娥是服用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药”而飞升月宫。此药并不属于嫦娥,因此嫦娥奔月存在偶然性。嫦娥因服用他人之物得以升月为神,也常常被后世诟病,其经历的是由“无罪”到“有罪”的过程,甚至有典籍以“窃”字来贬低嫦娥。

从升月初衷来看:嫦娥吞下灵药,是为了不想让丈夫辛苦得到的灵药落入恶人之手,属无奈之举。在吞下药后,嫦娥更是选择了月亮,选择了离丈夫近的地方。并且宋代诗人韩元吉写道“嫦娥捣仙药,应厌广寒宫”,嫦娥捣药,以期得以重回人间,可见奔月并非嫦娥所愿。

从升月结局来看:月宫又称“广寒宫”,“寒”字充分体现了月宫的清冷,而居于“广寒宫”中的嫦娥仙子是何等孤独寂寞可想而知。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的行为是否为“偷”,在此不予讨论,但是后半句诗足以见得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寂寞。另外,后弈得知嫦娥奔月后十分伤心,但是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以祭月。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17]

➢辉夜姬的形象分析:

从人物出身来看:辉夜姬一出场就显得极其不平凡,故事中写道“一天,他在竹林里发现有一根竹子在闪闪发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走向前去,只见竹筒里发出亮光,再细看,原来是一个约莫三寸长的小美人栖身其间。”[18]“闪闪发光”“约莫三寸长”等形象描写生动地表明了辉夜姬并不属于凡尘,其出身就是神。不仅如此,自从发现了辉夜姬,伐竹翁每次去伐竹,都发现竹筒里藏有黄金,于是伐竹翁就成了富翁。辉夜姬则成了富翁的宠女,不论在月宫还是在人间辉夜姬都过着富足的生活。

从人物性格来看:辉夜姬在人间不曾嫁娶,作为伐竹翁的养女,她既孝顺又重感情,在被迎上月宫时更是说出了“我是月宫中的人,但我对月宫中的父母并不怎么思念,倒是觉得在这里待惯了”这样的话,表现了辉夜姬对伐竹翁夫妇的情深义重。另外,辉夜姬还富有反叛精神,面对适婚年纪,伐竹翁对其结婚的劝说,辉夜姬反问道“为什么就非要结婚不可”,这对于女儿出嫁前靠父亲、出嫁后靠丈夫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她运用智慧拒绝了众人乃至天皇的求爱,并且面对众人和天皇的求爱,辉夜姬所采取的方式并不相同。对于众人的求爱,辉夜姬提出了让他们去寻找传说中的宝物,在面对欺骗时,辉夜姬可以一眼识破,这体现了辉夜姬的聪明智慧,同时也说明她有着不屈从于权贵的清高和孤傲。而面对天皇,辉夜姬则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辉夜姬对天皇有着敬意,面对天皇的求爱,辉夜姬一边至情至理地说明无法相爱的原因,从而婉言拒绝,一边又为了维护天皇的颜面与天皇书信往来,在即将离开之际不仅给天皇留下了书信,还留下了不死药。

从升月方式来看:月宫之人来迎接辉夜姬时,主动赐予其“不死之药”与“天之羽衣”。月宫人解释辉夜姬下凡原因时说道:“辉夜姬只因在月宫犯了些罪过,所以命她暂时寄身在你这卑贱之地,现在辉夜姬的罪限已终。[19]”由此看出辉夜姬升月属必然性,无法逃避、无可避免。月宫人阐明辉夜姬曾经有罪,如今罪限已至,辉夜姬成了无罪之身,所以可以返回月宫。而且辉夜姬经历的正是与嫦娥正相反的由“有罪”到“无罪”的过程。

从升月初衷来看:辉夜姬返回月宫虽是必然,但并非辉夜姬本心,在辉夜姬的自述中这样说道:“我对回月宫一事,并不感到特别高兴,只是觉得悲伤,我实属出于无奈,不得不离开的呀!”[20]并且在即将离开之时,辉夜姬一再请求月宫人多给予些时间道别,但是无奈天心不随人意,终是披上了羽衣乘上了飞车。可见升月也并非辉夜姬的初衷。

从升月结局来看:迎辉夜姬回月宫时,月宫之人赐予辉夜姬的第一件宝物“不死之药”,有使其忘记人间烦恼并且长生不老的作用。另一件宝物“天之羽衣”有使其忘记人世感情的作用。一旦披上,辉夜姬便在人间无牵无挂。然而辉夜姬在披上羽衣之前,给伐竹翁和天皇的书信中沾上了“不死之药”,但天皇收到信后,并没有服用这药,而是命人将药以及给辉夜姬的回信一同拿到离月宫最近的山顶烧毁。从此以后,这座山就叫作“不死山”,日语发音与“富士山”相同,因此后世称其为“富士山”。这山顶上喷出来的云烟,直升云霄,至今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