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泰戈尔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泰戈尔访问日本期间担任翻译的高良富,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和泰戈尔有着深厚的交情。高良富和泰戈尔的初次相遇是在1916年的夏天,当时高良富还是日本女子大学英语系三年级的学生。彼时为泰戈尔生平首次访日,高良富在轻井泽三泉寮的夏季修养会上听了他的讲话,并受到了泰戈尔正宗的印度冥想指导。在轻井泽的大自然中,泰戈尔与学生们一起生活了几天,并且创作了许多即兴英文诗。将这些英文诗翻译成日语并传达给日本的学生,就是高良富的任务[33]。此后,1920年高良富在美国留学时,也在纽约和泰戈尔再次相见[34],之后也一直保持着书信交流[35]。
因此,高良富从女子大学时代开始就与泰戈尔交情深厚,从在轻井泽翻译泰戈尔诗作的经验来看,1924年泰戈尔访日时由她担任随行翻译也并非偶然。
此外,关于1924年泰戈尔的访日,高良富在《迎接泰翁一行》[36]这篇文章中有如下记录:
泰翁一行是从北京被请来的,因为有新闻说泰翁在北京的大学等地进行了演讲,所以在福冈的九大[37]从事研究的我和朝日新闻社的门司分局局长商量后,决定委托他支付泰戈尔在日本逗留期间的费用,并且给远在北京的泰翁发了电报,委托他在大阪、东京等地进行演讲。
也就是说,1924年泰戈尔的访日之所以能最终成行,高良富在背后做了诸多行程计划和各方联络。高良富不仅是随行翻译,更是直接促成泰戈尔访日的关键人物。
另一方面,与高良富和泰戈尔的长年交往不同,林徽因和泰戈尔的相识、相处时间其实仅仅是泰戈尔在北京停留的两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两个人也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泰戈尔访问中国时,虽然主要由徐志摩担任翻译,但是有时也由林徽因担任。例如,1924年4月23日,有记录显示林徽因作为翻译陪同泰戈尔参观了故宫的御花园并拜谒了溥仪。因此,徐志摩在日本看到担任翻译的高良富时,很可能联想起几个月前在北京担任泰戈尔翻译的林徽因。
1924年5月8日的“泰戈尔64岁生日会”是新月社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活动。可以说也是泰戈尔在京期间,北京文化界举行的最盛大的活动。北京文化界为了庆祝泰戈尔的生日,集体用英语演出了泰翁诗剧《齐德拉》。《齐德拉》是泰戈尔于1913年发表的英语独幕诗剧,内容取材于印度的民族叙事诗《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讲述了从小被当作男孩培养、武艺非凡的齐德拉公主和俱卢族王子的爱情故事[38]。新月社同人于1924年5月8日晚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上演此剧,由张彭春导演,梁思成担任舞台布景设计。林徽因饰演女主角——印度公主齐德拉,张歆海饰王子阿俊那,徐志摩饰爱神,林长民饰四季之神阳春,丁西林、蒋方震、王孟瑜、袁昌英等饰村民。林徽因饰演的公主齐德拉给泰戈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报刊杂志上也多有称赞诗剧的报道。通过此次联合演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再次复燃。当晚被邀请参加生日会的文化界名士中也有鲁迅的身影,1924年5月8日的《鲁迅日记》中也出现了关于《齐德拉》的记录。可见此次文化大事件在民国时期北京文坛的重要位置。
5月20日,泰戈尔离开北京时,文化界名士均前往车站送行。泰戈尔在车站赠送给送行人群中的林徽因以下三行诗。诗中不仅包含了他对林徽因的惜别之情,甚至隐喻了对徐林悲恋的惋惜与感叹。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