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
《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而《竹取物语》的故事在日本广为传颂。有关中日月神的先行研究不在少数,但其中多有搬弄是非、自说自话的倾向,比如为了体现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收容,寻找中日两国月神形象相同之处,而将日本创世传说中的月神“月读命”的形象当作女性,从而与嫦娥、西王母等中国传统月神做对比。事实上,由于当时日本天皇为女性这样的特殊社会背景,《古事记》中所记载的月神“月读命”为男神,而太阳神“天照大神”为女性。本文为了规避以上问题,又方便中日对比,选取《嫦娥奔月》中的嫦娥与《竹取物语》中的辉夜姬来进行“月中女神”的对比研究。有趣的是,中国的探月卫星以“嫦娥”命名,而日本的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号也叫“辉夜姬号”。由此可见,以嫦娥和辉夜姬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可行性。
《嫦娥奔月》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具体出现时间已无从考证。从古籍来看,最早提及此故事的是《归藏》,南朝齐国刘勰在其书《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15]民间传说道:后羿因射日有功被西王母赏赐了一包不死药,并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珍藏。后羿的学生逢蒙是个心怀不轨的人,他知道不死药之后想要将其据为己有,于是趁后羿不在家中之时逼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将药吞下,夺窗飞升而去。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竹取物语》出现的年代,尚无定说。大约在贞观至延喜年间,也就是日本的平安时代几经改编而成。[16]其描写了诞生于竹中的手指大小的辉夜姬由一户贫苦的砍竹老夫妇抚养,并在三个月后长大,其貌美至极,非同寻常。她用难题回绝了众多求婚者中的皇子、大臣等五位贵族,其间穿插各种喜剧,在故事情节高潮之处,辉夜姬用智慧拒绝了天皇的求爱,最后在十五月圆之夜,为天皇留下不死药后被迎上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