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虎关师炼[12]
2025年10月20日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虎关师炼
[12]
虎关师炼,字虎关,谥号“本觉国师”,是日本镰仓时代后期至南北朝时期的临济宗[13]僧人。他8岁便随临济宗圣一派的东山湛照学习,先后跟随南禅寺、圆觉寺的名僧学习。他学过《文选》《易学》等书籍,知识广博,通晓汉籍和日本国学。德治二年(1307),时年29岁的他曾短暂拜访过建长寺的一山一宁(1247—1317)。在跟随一山一宁学习期间,一山一宁曾向他询问日本知名僧人的事迹,当时他没能圆满地回答。到了元亨二年(1322),他在白河济北庵完成了《元亨释书》[14]一书。他曾先后任东福寺、南禅寺住持。兴国二年(1341)一月,他来到东福寺海藏院,并于贞和二年(1346)圆寂于海藏院。故而,他又被称为“海藏和尚”。他是日本“五山文学”[15]前期的代表人物,除了撰写了日本首部佛教通史《元亨释书》、日本韵书《聚分韵略》之外,还著有《佛语心论》、诗集《济北集》、语录集《十禅支录》等书籍。
《聚分韵略》为何称之为“聚分”,是因为虎关师炼认为:“而易有之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茲書之作,其殆庶幾焉。可謂聚分韻略。[16]”可见,“聚分”二字来自中国《易经》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序的最后,虎关师炼写到“嘉元丙午仲春上澣河東虎關師錬序”,由此我们得知这部韵书成书于1306年。《聚分韵略》的跋文中说到“德治丁未季秋晦日,一山叟一寧,謾書其後”,其中“一山叟一寧”就是一山一宁。“德治丁未”指的是德治二年(1307),“季秋晦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写序的时间和跋文的时间相差一年左右,可以推断虎关师炼在1306年完成《聚分韵略》的编写后,于1307年拜见了一山一宁,请一宁为这本书做了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