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序
前言
中日大众文化研究
日本汉字韵书《聚分韵略》初探
引言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和跋文作者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虎关师炼
(二)《聚分韵略》的跋文作者──一山一宁
二、《聚分韵略》的各个版本
三、《聚分韵略》与日本其他韵书的关系
四、《聚分韵略》中的十二门类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儒家女性观影响下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
引言
一、近世儒家女性观的形成——江户儒家女训
1.近世儒家女训的繁荣
2.近世日本儒家女性观的形成
二、近代儒家女性观的发展——良妻贤母主义
1.“良妻贤母”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近代儒家女性观的发展——贤母观
三、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及其原因
1.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
2.演变的原因
结语
民国时期北京文化界与日本的交流——1924年徐志摩的访日与高良富
一、作为东亚连带的日本访问
二、高良富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
三、1924年徐志摩的访日与《沙扬娜拉十八首》
四、“日本女郎”的实像与虚像再考证
1.欧美留学经历
2.与泰戈尔之间的深厚情谊
3.车站送别
4.诗人与“日本女郎”的关系
结语
日式审美下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多模态情感隐喻解读
一、新海诚的作品风格与叙事特色
二、多模态隐喻与情感表达构建
1.多模态隐喻理论背景
2.日式美学下新海诚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新海诚作品中的多模态情感隐喻
1.“天气是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2.“时空距离是心的距离”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3.“食物是情感的温度”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结语
中井履轩的思想与义利之辨——从《论语逢原》到《孟子逢原》
引言
一、朱熹与义利之辩
二、中井履轩与义利之辩
三、中井履轩与朱熹思想中义利之辨思想的对立
结语
径山禅茶文化传日背景及原因分析
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兴起
二、日本旧佛教的衰退和禅宗的兴起
三、日本具备茶文化基础
四、中国禅茶文化的兴起
五、径山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
结语
马堤吹腔与桧枝岐歌舞伎的比较研究
一、马堤吹腔
1.马堤吹腔概述
2.马堤吹腔发展历程
二、桧枝岐歌舞伎
1.桧枝岐歌舞伎概述
2.桧枝岐歌舞伎发展历程
三、马堤吹腔与桧枝岐歌舞伎的比较
1.性质比较
2.发展过程与现状的比较
四、总结与思考
文学与翻译论坛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表达日译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
引言
一、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二、隐喻表达的翻译策略及其原因分析
三、中译日隐喻翻译模式建构
结语
《人间便利店》中书写的神圣空间
一、惠子的异类人生
二、便利店的神圣形象
1.充满光芒的便利店
2.便利店门槛的显圣
3.便利店的神圣秩序
三、惠子在神圣与世俗间的穿梭
1.身处世俗和便利店中的情感差异
2.世俗烦扰在便利店的消失
3.世俗中惠子对便利店的幻想
四、便利店中惠子的自我觉醒
相悖的异端——从群体心理学视角解读《人间便利店》
引言
一、便利店同质空间
白羽——游离群体之外
古仓——皈依“便利店”
二、家庭观念
白羽——原始家庭幻想
古仓——传统家庭意识淡薄
三、执着与自由
白羽——自我与他者之间
古仓——本能与生存之间
结语
《同时代的游戏》中破坏人的两义性
引言
一、骗子原型
1. 原型
2. 骗子
3. 东西方神话中的骗子式人物
二、生和死
三、创建者和破坏者
1. 最初的爆破
2. 与鬼重叠
3. 代理人
4.“黑暗中的神”
5. 惩罚与重启
6. 毁灭和斗争
四、现实人神和被放逐者
五、破坏人=媒介
结语
中日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的对比研究
一、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1.《唐诗三百首》与《小仓百人一首》
2.两诗歌集月亮意象的比较
3.两诗歌集月亮意象的异同及原因
二、神话传说中的月亮意象
1.《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
2.两神话传说中月中女神形象的比较
3.两神话传说中月中女神的异同及文化原因
三、民间故事中的月亮意象
1.“玉兔捣药”与“月兔捣年糕”
2.两民间故事情节的比较
3.两民间故事情节的异同的原因
结语
语言与教学实践
关于日语称呼语语用功能的考察
引言
一、日语称呼语的表达形式
1.亲属称呼语
2.姓名称呼语
3.职务称呼语
4.职业称呼语
5.社交通用称呼语
6.零称呼语
二、日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1.称呼或招呼功能
2.表达情感功能
3.实施言语行为功能
三、日语称呼语使用的变异性
结语
关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引言
一、备课环节
二、课堂教学设计
1. 新课的导入
2. 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
二、丰富第二课堂
结语
译文字数受限时的翻译策略——以MOBA手游《非人学园》汉译日翻译为例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对象
三、指令性短句的翻译方法
1. 指令性短句的减译
2. 指令性短句的名词化
四、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
五、成语和熟语的翻译策略
结语
同声传译实验练习中的问题及其理论探讨——以2011年2月3日《视点论点》节目为素材
引言
一、问题提起
1. 日文原文a、b连续2句第一遍练习
2. 日文原文a、b连续2句第二遍练习
二、认知负荷模式
三、实验设计及受试对象情况
1. 实验材料
2. 受试人员
3. 实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
1. 关键词梳理
2. 同一译员的前后表现比较
3. 实践训练出现的问题点
4. 解决策略
五、小结及展望
试论异文化交流中的间接翻译——以中国文学翻译史为中心
引言
一、国内间接翻译的研究现状
二、我国文学翻译史上的间接翻译
1.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2.明清时期与鸦片战争后的西学翻译
3.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
4.五四运动时期的争鸣与讨论
5.新时期的间接翻译
结语
日语母语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感知差异探讨——以程度副词为例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关于副词定量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2.关于程度副词习得的文献综述
二、实 验
1.实验材料
2.问卷制作
3.受试
4.实验过程
三、数据分析
1.模糊相似矩阵
2.从对程度副词感知顺序差看男女使用差异
3.日语学习者接受基础教育所在地带来的差异性检验
4.学习者的习得水平与母语者的差异
结语
「~たい」前接动词的类型
一、问题提出
二、动词分类
1.自他动词与自他两用动词
2.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
三、语料库调查及结果
1.调查方法
2.调查结果
四、可以与「~たい」搭配使用的动词
1.他动词
2.自动词
2.自他两用动词
五、不能与「~たい」搭配使用的动词
结语
关于副词「ちょっと」的意义用法解析
引言
一、先行研究
1.工藤浩的研究
2.中道真木男的研究
3.刘亚髓的研究
4.彭飞的研究
5.冈本·齐藤的研究
二、自然会话语料中「ちょっと」的意义用法考察
1.基本用法
2.派生用法
3.其他相关问题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