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的作品风格与叙事特色

一、新海诚的作品风格与叙事特色

新海诚作为日本最知名的动画作家和电影导演之一,凭借细腻的画风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其作品近年来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新海诚的作品多被打上“唯美”“浪漫”“清新”的标签,以其一帧一画都可以当作壁纸的精致构图和细节描绘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海诚风”。2004年,新海诚的第一部剧场版长篇作品《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发表,其画面、音乐、设计广受好评。此后《秒速五厘米》(2007)、《言叶之庭》(2013)及近几年大火的《你的名字》(2016)、《天气之子》(2019)与观众见面,新海诚以少而精的作品活跃于动画界,“新海诚”三个字也成了精品动画的象征。

因其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日本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日本审美特色,新海诚也被诸多媒体称之为宫崎骏的接班人。虽然二人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大多都是以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为主,在故事创作中不乏对日本传统文化、神话传说、自然景物的运用与勾勒,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奇幻色彩,但二人的叙事手法与主题架构却呈现出极为不同的风格。宫崎骏的作品多注重宏大的叙事,探索科技、战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一直是其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相比之下,新海诚的作品则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温暖与冷漠,以青春期少年少女的视角对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人生理想展开思考。

虽然新海诚的动画电影着重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但是人物只是其动画画面的一部分。他对背景的精致描绘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天空、光芒和倒影是他最喜欢的背景要素。在他的作品中,路边的水洼,地铁的金属扶手,在这些小小的细节处新海诚都用倒影创造出另一片天地。缤纷的色彩配上动人的细节,新海诚所创造的世界美得令人窒息[1]。新海诚的动画作品不仅有对背景的精致塑造,在其作品中一闪而过的街景、电车的车站、便利店的饮料、大大小小的广告牌等诸多细节元素也往往力求写实逼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细节元素的选择与应用上观众也能够感受到新海诚借助其在日本文化和思想方面的丰富意象来进行情感的表达。

细腻唯美的背景画面、贯穿始终的大段独白以及纯粹、治愈的音乐风格形成了新海诚的叙事特色。对于新海诚的叙事手法,学界的评价不一。有学者批评其过于注重形式而导致叙事薄弱,需要依靠大篇幅的人物独白来支撑情节的发展。对于新海诚独特的“叙事留白”“叙事诗意化”的展开手法,也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其重画面而轻叙事,将动蕴藏于静中,从而形成了另一种审美可能[2]。这种由对细节和画面的高度追求、故事主线的缓慢铺设以及诗意的语言表达共同构建的“新海诚式”的艺术风格及其叙事手法,来源于以“幽玄”、“物哀”、“寂”为核心的日式美学思想,也体现了新海诚的美学主张。

目前学界对于新海诚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电影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与意象表达两个主要方面。在风格特色方面,如陶朋(2013)[3]从情感、音乐、剧情、符号等方面分析了新海诚的作品风格,刘林(2018)[4]、方亭、霍嘉炜(2020)[5]等从美学角度阐释了新海诚作品中日式美学的审美特色,桂海岚(2018)[6]从艺术表达的层面对新海诚具有“留白”特色的叙事手法进行了探究。在意象表达的解读方面,以《你的名字》为例,吴新兰(2020)[7]对这部作品当中的情感书写进行了分析,张瑾(2017)[8]则对其中的风景意象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虽然关于新海诚作品的风格与内涵表意的研究已初现成果,但多是从某个单一视角或层面开展,将画面、语言与音乐等多种元素结合从而对其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进行分析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海诚动画作品中的语言、画面呈现、声音元素的分析,试图对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及意蕴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