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本文以《论语逢原》《孟子逢原》为中心,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义”与“利”的界定和“义”与“利”的关系这两方面分析了中井履轩与朱熹于义利之辨思想上的异同。整体上,中井履轩对朱熹的义利之辨思想持否定态度,反对朱熹引入天利人欲说、理气论解孔孟。他主张简单直接地对《论语》《孟子》原文进行考察,反对后人烦琐地解释《论语》《孟子》。他继承了孔子朴素的义利之辩思想。
中井履轩的义利之辨也反映了其思想倾向。例如认同求富行为反映了他人本主义的倾向。同时,他反对运用天理人欲说、宋学解《论语》《孟子》,反映出其合理主义的倾向。这都与履轩所处的町人阶级的立场不无关系。
本文梳理了朱熹与中井履轩义利之辨思想,以及这两者思想上的异同。事实上,两者思想上可供对比的方面还有很多。众所周知,中井履轩是怀德堂的儒家学者。江户时期的怀德堂由大阪商人所建立、运营,这一特点一直持续到其结束。由此可见,怀德堂是为町人阶层服务的。毋庸置疑,中井履轩也是站在町人阶级的立场上。随着町人财富的积累,其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由此,町人阶层开始谋求其政治地位。那么作为新兴阶层的代表,中井履轩在《四书逢原》中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怎样的?在儒学中王霸之辩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中井履轩与朱熹的王霸之辩思想有何不同,中井履轩的王霸之辩有何特点,今后笔者将再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注释】
[1]王鑫.中井履軒の心性論——「孟子逢原」を中心に.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2020(13):708.
[2]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論——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2.
[4]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儒藏精华编第二三〇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五十八答黄道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2133.
[5]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九四.北京:中华书局,2020:2555.
[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87.
[7]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五一.北京:中华书局,2020:1305.
[8]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二七.北京:中华书局,2020:757.
[9]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二六.北京:中华书局,2020:715.
[10]同上。
[11]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五一.北京:中华书局,2020:1305.
[12]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20:243.
[13]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六十.北京:中华书局,2020:1548.
[14]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二七.北京:中华书局,2020:757.
[15]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北京:中华书局,2020:243.
[16]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二七.北京:中华书局,2020:757.
[17]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五一.北京:中华书局,2020:1304.
[18]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20:120.
[19]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2020:1021.
[20]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六八.北京:中华书局,2020:1829.
[21]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源.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73.
[22]同上。
[23]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83.
[24]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13.
[25]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70.
[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2.
[27]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73.
[28]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5.
[2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319.
[3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88.
[31]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2.
[3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288.
[33]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26.
[34]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大学杂议.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6.
[3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0.
[3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1.
[37]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73.
[3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1.
[39]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73.
[4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46.
[41]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88.
[4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93.
[43]同上。
[44]同上。
[4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21.
[46]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論—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5.
[47]中井竹山.蒙養編.大阪:堺県女紅場,1879:4-5.
[48]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13.
[49]同上。
[50]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89.
[5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72.
[5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69.
[5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04.
[5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94.
[55]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77.
[56]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论语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271.
[5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88.
[58]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3.
[59]关仪一郎.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逢原.东京:东京东洋图书刊行会,19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