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骨干教师成长的思与行——写在前面的话

幼儿园骨干教师成长的思与行——写在前面的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章单列论述,足见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承前启后的大事。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与质量问题都很突出,幼儿教师队伍急需提高质量,促使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鉴于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受教育部、省教育厅委托,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5〕2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5〕527号)、《关于做好四川省“国培计划”(2015)拟中标院校、远程机构与项目县对接工作若干事宜的通知》(人教函〔2015〕16号)文件精神,一直认为应该创新培训模式,重视培训专家团队与受训团队之间的专业经验、专业体验、专业感悟,为受训团队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共享平台,助推受训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培一体化成长,围绕乡村幼儿教师一日常规中的实际问题,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路径,通过两年的全面推进混合式培训,全面提高项目县幼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保教能力、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乡村教师培训团队。我们以2015年幼儿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载体,开发出适合项目县幼儿教师实际需要的学习资源,构建起高校、网络公司、地方研培主管部门、项目县示范幼儿园协同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培训模式。初步建立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让乡村幼儿骨干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促进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幼儿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采用“集中研修”(40天)+“影子教师”实践(40天)+“返岗实践”(20天)+“总结提升”(20天)模式,2015、2016两个年度完成,分别采用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优质园跟岗实践研修、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我校与三台、梓潼、盐亭、平武、岳池、邻水、武胜、康定等8个项目县54人、百年树人网协同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与送教下乡培训任务。

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院校集中研修阶段,在专家和学科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参训学员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合作下,完成了师德修养、依法执教、儿童发展知识、学科领域知识、教育教研知识与能力、培训知识与能力等系列主题研修学习。本次培训院校集中研修阶段邀请省内外高校和一线专家39位,培训方式注重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相结合;注重多样化专题研究与教师需求相结合;注重理论探讨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注重观摩学习与实际操作、课题研究相结合;注重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突出学员问题,突出案例教学,突出参与互动,突出个性发展。

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通过专家的理性阐述和交流研讨有机结合,在学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相关理论内涵和精髓的认识。展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过程,实现提高参训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通过真实的课堂分析,引导参训学员研究、学习、反思、感悟、借鉴,实现提高参训学员对案例内涵的把握能力。

问题探究与主题发言。通过搜集学员们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提交参训学员讨论,展开基于解决问题的研讨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书面作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交流,以期达到提升参训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学员自我需求的催生下,形成了学员自己的“公开课活动”,“请教师说自己的话”,“把听懂的做出来”,“把做好的说出来”,听、说、做、练结合,引导互动参与,促进对话与分享。一方面提升参训学员已有的保教经验,一方面也借此引领“影子教师”阶段的培训。

“影子教师”和返岗实践研修阶段,学员将返回项目县实践,采取“双导师制”,即每个参训学员由培训机构安排一名“指导导师”,由“影子教师”研修幼儿园安排一名“实践导师”。第一阶段是学员“带课”研修,到实践园进行“名师示范,学员观摩”;第二阶段是学员“带研”研修,到实践园“如影随形,跟岗感悟”;第三阶段是学员“带资”研修,参训学员与“教学导师”及其同伴共享培训成果和研修资源,到实践园“行为跟进,实践反思”,共享培训成果和研修资源;第四阶段是学员在实践园“深化总结,专业突破”。

此次培训在内容上做到了因材施教,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双向结合,专题研修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结合乡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一套可谓是“量体裁衣”式的、全面的课程体系,概括为三大方面:专业理念培训、教育教研知识与能力培训、培训知识与能力。在专业理念培训方面,我们为学员聘请了西华师范大学国培首席专家卢清教授,为学员们进行了“农村幼儿园教师领域教育核心知识解读-集体教学知识提升”的专题讲座,指出在幼儿园公开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常态化教学的实践,整合多领域资源,切忌强调课程的形式化和技巧化;在教育教研知识与能力培训方面,我们聘请了广州增城碧桂园幼儿园的园长于翎老师,她从文化礼仪的视角展示了幼儿园教师的礼仪素养和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成都市崇州圣宝乐幼儿园的邓文彬园长则介绍了丹麦教育在成都郊县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条件落后不等于思想落后。重庆市新加坡才儿坊幼儿园的余静园长则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带领学员共同阅读、解读幼儿园领域教育核心知识。此外,我们聘请了省内外的优秀的教研员和幼儿园老师为培训学员呈现了精彩的公开课。来自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的范晓丽园长的数学活动,围绕数学核心经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重庆市巴蜀幼儿园的李琦老师,奉献了《小雨沙沙》音乐活动,使培训学员和孩子们共享了音乐的魅力;我们还组织参训学员亲临教学现场,通过现场观摩幼儿园,聆听一线教师的优质示范课,学习优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环境创设。此次现场观摩了南充市顺庆区实验幼儿园、南充市莲池路幼儿园、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等南充市最优质的幼儿园,观摩学习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环境创设、家园合作及发展成果,通过亲临幼儿园观摩学习,结合自身实践,借鉴和反思促进自我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大多数都使学员处在静态接受状态,这是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和沉淀,是学习必需的过程,也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深化,才能促成学员不断地发展。为此,本次培训特别开设了分组研讨活动,分别就培训学员返岗项目县后所进行的送教下乡培训方案、园本研修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阶段性的教师培训方案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实际教育教学或管理中所遇问题,互相学习,交流感悟,并对下一阶段的送教提出设想和确定。

送教下乡和返跟岗实践阶段,培训学员们都用DV录制下来,制成光碟,既是学员在院校集中研修阶段观课、评课的实践资源,又是我们今后培训工作宝贵的过程性资源。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这样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刍,对自我的检验,同时又是对学员潜能的刺激,深受培训学员欢迎。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培训期间,我们注重收集和提炼学员自己的研修成果,依托学员提交的课题研究论文、保教案例、幼儿园活动方案、游戏方案共60篇,形成了研思编和笃行编两大部分丰硕的生成性成果,在此我们将这些成果编撰为专著出版,发挥培训资源的再利用和辐射作用。

卢 清

2018年1月于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