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资源
中国历史上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而我们的家乡——梓潼就是文昌帝君的故乡,是天下文昌宫祖庭之所在。作为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梓潼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这是我们作为梓潼人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人文情结。
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怎样落地?经过充分研讨,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以文昌文化普及为重点,以文化墙制作将文昌文化与幼儿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首先,组织孩子们到南山门参观梓潼县历史博物馆,观看以文昌文化和梓潼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陈列展示,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关注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文昌文化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品味其中的精神内涵。然后,在对文昌文化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大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文昌文化主题墙,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飞龙,用毛线、竹条制作火球,用彩泥制作面人等一系列手工活动。
其次,组织孩子参观“中国两弹城”。“中国两弹城”坐落于我县长卿山上,是中国工程部物理研究院的院部旧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科学家们研制出了氢弹和原子弹,在中国的军工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以前这里非常神秘,现在这里已经对外开放,是国家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活动前,讨论、设计,形成可行性活动方案,活动中和家长一起带领孩子们走进两弹城,近距离了解科学家们艰苦的生活但却异常积极的工作状态,参观两弹历程馆,了解“氢弹”和“原子弹”的来之不易,观看4D科技视频,了解科技小常识。参观完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科技小玩具,如万花筒、沙漏、传声筒等,让孩子们在佩服科学家的同时,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际行动来了解身边的科技知识,体验探究过程,探究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形成。
通过此类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形象符号,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有利于幼儿及家长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充分激发他们对家乡自豪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