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从根本上消除“小学化”衍生的政策环境

三、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从根本上消除“小学化”衍生的政策环境

学前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起点,最需要国家资助和保障。要将学前教育真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所有孩子都享受到优质、廉价的学前教育。要坚持普及与公平一体化发展方针,落实各级政府办园责任、投入责任和师资保障责任,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幼儿园“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是生源竞争、利益竞争,根源在于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应实行以国家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国办教师为主的三大政策,为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提供体制政策保障。

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化”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发布文件和规定,制定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治理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要重视学前教师,提高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劳动,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另外,可以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开展一场全国性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大讨论,要让社会和家长都清楚:上幼儿园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才能使孩子渴求知识,主动学习,后劲十足。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么自信、爱学习、爱思考、乐观向上、能感恩、体谅他人,这些性格品质比知识更贵重,它们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以玩为乐。孩子像鲜花一样灿烂,像小鸟一样活泼,像蝴蝶一样可爱,他们应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学前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的个性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渗透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认知,从小受到人文熏陶。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重视幼儿教育的国家,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国家,请还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地吧!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幼儿教育,2008(03).

[2]闻声.重视学前教育:共同的责任与期待[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1).

[3]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1.

[4]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3.

[6]张德洁.学前教育小学化浅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