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相当广泛,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人文科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数学思维方式。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说:“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数。”意大利数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些人虽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都科学地认识到数学的本质。的确,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时不用。
幼儿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界关心的重点之一。幼儿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探究欲、自信心,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个世界离不开数学,可以毫不夸张说,一切皆是数,儿童学习数学,可以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生活和周围世界,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其生存、生活的能力。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开设与幼儿年龄特征相适应的数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幼儿数学应该学些什么,又应该如何去学呢?
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了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怎么样进行幼儿数学教育,范围多是城市幼儿园,很少研究农村幼儿园。笔者曾经在修文县久长镇实习,在这里发现当地的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教师非常关心幼儿的数学教育问题,但同时他们又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正确帮助幼儿学习数学。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设计了7个核心问题对他们进行访谈,并把访谈的结果整理成文,希望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家长更加正确地认识数学教育,使幼儿能够数学地思维、数学地生活、数学地成长,同时,为以后相关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