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顺利过渡

(三)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顺利过渡

1.放低姿态,倾听儿童内心声音

孩子最依赖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家长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时时刻刻陪伴孩子的人,更是他经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引导者。家长应当放低姿态,认真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了解儿童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的指引者,首先应当重视的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其次才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家长并不首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开不开心,交没交到新朋友,而更在意的是孩子学到了几个字、几首诗。特别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为孩子采购大量诸如《幼小衔接必练》等参考书籍,过度重视知识衔接。家长的这种教育观也直接推动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2.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手段

家长应该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幼儿的内在需要和认知特点。对于6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知识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最紧要的是他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德等方面的习得。家长应当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的情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与儿童展开亲子互动,例如绘本阅读、全家出游、参观博物馆等等,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他自然会积极探索学习。因此,幼小衔接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家长也应当主动向老师询问幼儿在园情况,关注幼儿的日常动态,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当然社会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担负起更重的责任。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其次,针对“小学化现象”,社会应该形成正确积极的舆论,政府应加大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和更新;再次,应当挖掘各方教育力量,整合幼儿园、小学、社区资源。借助幼儿园的组织力量、社区的场地力量、家长的经验力量,通过开讲座、兴办家长学校等方式让各方加强沟通与整合。

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从儿童角度出发,探寻他们内心对幼小衔接的需求才能真正使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家长、小学、社会等各界力量对幼儿会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每一方都对幼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各方力量应该加强联合,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真正适合他们发展和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应该来自成人的想象,而应该着眼于儿童的需要。探寻儿童内心对于幼小衔接的想法目前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去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4).

[2]李岩,桑琳.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梦瑶.警惕幼小衔接中知识本位的课程观[J].学周刊,2015(1).

[4]刘晓雯.基于儿童天性的小幼衔接期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5]于海臣.儿童精神发展视角下“幼小衔接问题”的审视[J].阴山学刊,2015(5).

[6]孟繁慧,张代玲.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

[7]张静.如何顺利进行幼小衔接[J].现代交际,2015(1).

[8]李晓芳,赵碧玫,冉昕,张林.六盘水幼小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4).

[9]冯帮,许桂林.“幼小衔接期”幼儿教育的新举措——基于终身教育视角[M].学子,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