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男孩们的徘徊

调皮男孩们的徘徊

李林杰 邻水县三合中心幼儿园

这学期,我很为班级里几个调皮男孩头痛,同时内心也非常不甘。

秦小朋友今天下午在放学前故意把腿伸到过道,让路过的小朋友体验“狗吃屎”的感觉。当我批评他时,他立马把其他两个“同伙”招供出来了:吴小朋友、林小朋友。一看,都是“老共犯”啊,都是我手下的那几个“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都是“超前生”,在该读中班的年龄去了大班,一学年结束后,班级里的适龄孩子去读小学时,不够年龄的他们却只能重复地再念一年大班。回想他们的种种“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比如上课故意发出怪叫去吸引大家的注意,故意去招惹其他小朋友然后假惺惺地道歉,整节课的“多动症”“话痨病”等等。

但是调皮捣蛋的他们在上学期的时候都一个个“改邪归正”了,在自我约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并且期望着他们在这学期里会有更明显的进步。但事实上他们的表现却让我很失望,不仅回到了以前调皮捣蛋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是更糟糕了。

在运用自己总结的经验、请教同事、网络支招效果都不明显的情况之下,我看了一些有关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这些书里我发现孩子的捣蛋行为原来都带有明显的动机性。

再次观察这三位“留守儿童”的种种表现,结合科学育儿知识,我很快发现他们的动机。三位幼儿从中班来到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大班,他们在知识接受能力、语言发展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难以跟上同伴的步伐,但自身又有强烈的被认同的需要,因此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幼儿的关注,比如课堂故意发出怪叫声、随意走动、故意去攻击挑逗他人然后作无谓道歉。这些不合适的行为恰恰为这三位幼儿的人际交往、社会认同带来重重障碍。

在大班的上学期,这三位幼儿因从未接触过这些陌生的学习知识且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因此用自我约束来实现高效学习,这种自我约束正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进步。在第二次上大班时,三个孩子对本学期教材内容还记忆犹新,当老师引导其他幼儿学习时,他们却认为是无聊的“炒冷饭”,索性不分时间场合都在走神、讲话、推攘、追逐打闹、恶作剧,于是就出现了今天下午秦小朋友故意伸腿绊倒别人的这一幕。

众所周知,孩子必须要年满6周岁才能进入小学一年级。因为不满6周岁的这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不适,如动手能力、注意力的坚持性。非适龄学习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担。那么这群年龄更小的幼儿园孩子,他们的非适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在他们已经熟悉的知识不断重复的时候,幼儿早已厌倦,就特别容易“油”。长期下去,幼儿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怎么能够很好地塑造呢?因此,家长们对于幼儿提前入学不应操之过急,需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适龄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