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1.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对合作共育的认识

家庭和社区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应当成为研究和完善幼儿教育的合作者,双方不仅要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法上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更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各方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合作共育的精华,提高对合作共育的认识。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帮助改善社区的教育条件,幼儿园再通过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完善其自身功能,使家庭、社区、园所互相配合,共同提高三方协调能力,互相接纳,互相融汇,互帮互惠,建立新型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关系,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社会化”和“教育社区化”。

2.以幼儿园为“主力军”开展活动

(1)开展三方联谊活动。幼儿园可以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活动的“主办人”,邀请“宾客”家庭和社区共同参加“联欢”,也就是经常组织开展合作共育活动,三方通过各种合作共育活动加强认识和联系。比如举办一些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参与的亲子运动会,设计一些需三方合作完成的趣味游戏、节目表演或育儿知识抢答竞赛等,为家庭、幼儿园、社区创造交流的机会。

(2)指导家庭教育活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幼儿家长的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外理念的引入,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却缺少相应的科学引导和援助,所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对于家长而言是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一方面,幼儿园老师要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联系簿、校园公告栏、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幼儿园网站等联系方式,及时告知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管理经验,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幼儿园要经常开展各种相关的专题讲座,对广泛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解答。

(3)开发社区教育活动。幼儿园要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尽可能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多带领幼儿参加社区系列活动,比如根据时令节气举办外出活动,春天可以带领孩子踏青、植树,夏天可以野餐,秋天可以到田野里体验秋收,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与社区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都是不错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借鉴英国幼儿园赢得“家长许可”的做法,每次外出要有家长签字,或者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外出活动,这样幼儿园可以放心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至于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幼儿园老师应该充分了解社区的教育资源现状,全方位指导家长如何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幼儿教育活动。

(4)利用幼儿园特有资源,为社区提供早教服务。作为社区的一个学前教育机构,让社区婴幼儿共享学前教育资源已被我国很多幼儿园所认可。幼儿园可以成立社区的幼教活动中心,定期向社区居民宣传幼儿园的工作目标、近期活动、幼教新信息及美术作品等。为了使社区0~3岁学龄前家长更好地掌握育儿知识,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定期介绍家庭教育的目标以及纠正婴幼儿偏食的方法、卫生健康知识等,通过一些亲子活动,使低龄幼儿尽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为以后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幼儿园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幼儿园内部的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资源观,让幼儿园教育跨越围墙,开发并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最大功能,去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新模式,不断扩展幼教天地,以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生.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郑慧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三维互动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4):44-46.

[3]陈凤华.家园共建:幼儿园教师怎样做好与家长交流沟通[J].工作研究,2013(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