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树立幼儿创造力可持续性发展观的必要性
2025年11月24日
(一)教师树立幼儿创造力可持续性发展观的必要性
树立幼儿创造力的可持续性发展观,指的是树立以幼儿创造力潜能引导、发展为主旨的教育观;形成把幼儿当作具有主体能动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儿童观;确立教育教学活动是师幼的共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形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创设条件,提供评价、指导和帮助的教育活动观。它的树立是在对幼儿创造力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幼儿创造力培养活动中的教育内容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那么对哪些品质的促进才能满足幼儿这一需求呢?“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纲要》)。“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在这里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首位,不是无意而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排序体现了一种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趋向于使幼儿终身受益品质的价值。
幼儿情感和态度是个体创造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活动中,首先应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好奇、好动、爱思想、敢想象等内化为幼儿品质,使他终其身而乐于、敢于创造。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对创造力发展急功近利的期望,要注重那些特别是对幼儿创造力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的品质的培养,为其创造力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