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黄帝内经》简介
《细读黄帝内经》这本书是由.姚春鹏,姚丹著创作的,《细读黄帝内经》共有766章节
1
总序言
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近百年的历史实践中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强...
2
序 言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是传世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是汉代之前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黄帝内经》的面世标志着中医学以全新的面...
3
目录
总序言 序 言 第一部分 素 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古今年寿不同的原因 【注释】 【细读】 知道、守道是长寿的根据 【注释】 【细读】 今时之人,背道伤生 【注...
4
第一部分 素 问
古人把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某个阶段称为“太素”,所以“素”有本源的意思。所谓《素问》就是对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生成原理以及人类疾病发生根源的追问,可以说是研究万物的生...
5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内经》在自然观、价值观上接受了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的道德是一个退化的过程。上古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生活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的人类完全取法于自然之道而生活,能够...
6
古今年寿不同的原因
昔在黄帝①,生而神灵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③。长而敦敏④,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⑤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⑥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
7
【注释】
①黄帝:传说中的五帝之首。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古代许多文献,常冠以“黄帝”字样,以示学有根本。《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
8
【细读】
黄帝,据《史记》记载为传说中的五帝之首,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据说在黄帝时代,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轩辕黄帝善于用兵打仗,以征讨...
9
知道、守道是长寿的根据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①者,法②于阴阳,知于术数③,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④,而尽终其天年⑤,度百岁乃去。...
10
【注释】
①知道:懂得养生的道理。②法:这里作动词,取法、效法。③术数:古代称各种技术为术数,包括类似于今天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术”中有“数”的规定...
11
【细读】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懂得养生之道,取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懂得保养精气,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的寿命...
12
今时之人,背道伤生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①,以耗散其真 ②。不知持满,不时御神③,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3
【注释】
①精:精气。《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精气论自然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由精气所化生,养生之道重在保养真精。《老子·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
14
【细读】
现在的人与上古之人不同了,把浓酒当作甘泉般地豪饮,把任意妄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后还勉强行房,纵情声色,以致精气衰竭,真气耗散。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不明白节省精...
15
古人养生的法则与功效
夫上古圣人①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②,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
16
【注释】
①圣人:古代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各个学派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认为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合德的人;而道家关于道德修养成就的说法比儒家多,有真人、至人、圣人...
17
【细读】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人们都能遵守。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思想上清静安闲,无欲无求,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这样,疾病怎么...
18
古人养生,各守本分
故美其食①,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②,不惧于物③,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
19
【注释】
①美其食:以下五句,语源《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不肖:不像。③不惧于物:即“不攫于物”...
20
【细读】
所以,古人无论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漂亮,喜欢社会习俗,互相之间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低,人们都自然朴实。所以过度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惑乱...
21
论女子七七之生理规律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①尽邪?将天数②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③通,太冲脉④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
22
【注释】
①材力:精力、筋力。《说文》:“材,木梃也。从木,才声。”又释:“才,草木之初也。从丨(gǔn)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所以,才、材都有力量、勇力的意思。这里...
23
【细读】
黄帝问道:人年老了,就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精力不足呢?还是自然的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充实,牙齿更换,毛发生长。到了十四岁...
24
论男子八八之生理规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①,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
25
【注释】
①阴阳和:此处阴阳指男女。“和”是和合,交媾。②形体皆极:形体衰弱至极。...
26
【细读】
男子八岁时,肾气开始充实,头发长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肾气盛满,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如男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强劲,智齿...
27
论常人生育之极与道者百岁有子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①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②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
28
【注释】
①天寿:先天禀赋,即上文之“天年”。②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所以这里用天地代指男女。...
29
【细读】
黄帝问道:有人年纪已很大,还能生育子女,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常人,气血经脉还畅通而肾气有余。虽然能够生育,但在一般情况下,男子不超过六...
30
养生四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①者,提挈天地②,把握阴阳。呼吸精气③,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④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