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夏季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适应这种环境,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如有为所爱之物吸引一样,使阳气疏泄于外。这就是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长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

夏三月是接着春三月而来的。春天的生气累积到夏天,万物进一步成长壮大所以称为“蕃秀”。蕃,是繁茂;秀,是华美。夏至一阴生,阴气开始微微上升,阳气开始微微下降,所以说“天地气交”,天地之气相融相交。上文说过,古人认为万物的生成必须是阴阳二气和合。阳气施化,阴气结成,二者相合,所以万物开花结果。这是自然界的变化,顺应这一变化,应该和春天一样“夜卧早起”,不要躲避日光。日为阳,夏三月是阳气盛大之时,人体的气机与自然界的气机应该同步变化。如果夏天不敢见日光,总是躲在阴凉之处,人体之气就不能与天地之气同步变化,这不合乎夏天的养长之道。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能总是藏在阴凉处,完全躲避日光,应该是适当地日晒,以保持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当然,也不能过度地暴晒。现代有了空调,很多人夏天都喜欢躲在空调房中。虽然感觉比较舒服,但并不符合养生之道。这样就切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的气机不能与自然界的气机变化保持同步。夏天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出些汗,才能有效排除体内的毒素,脏腑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相反,夏天躲在空调房中,完全不出汗,脏腑就不能处于其应有的状态,于养生不利。有的人在夏天甚至把空调开得很低,晚上还要盖被子,这样不仅浪费电能,而且于健康没有好处。建议大家尽可能不用空调,除非炎热难耐。人毕竟是自然之子,现代的科技固然给人带来舒适便利,但也容易使人远离自然。我们一方面享受科技的好处,同时也应该看到科技带来的问题,加以避免。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运用我们的理性,不能完全顺从自己感性的欲求。

除了在行为上“无厌于日”,在精神上还要“使志无怒”,即不能让精神受到压抑。何谓“怒”?一般理解,怒是发怒,生气。那么发怒、生气是什么状态呢?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含苞怒放”。苞是花蕾未开之前的包裹状态,花开了,这包裹状就打开了,所以,“怒”就是形容花要开未开之前的冲击状态。另外,人在暴怒时会出现血管暴胀的现象。这是被压抑出现的反应。我们知道,发怒是人的愿望被客观现实所阻,不能实现的心理反应。夏天正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融的季节,阴阳之气的交融不能受到压抑和阻滞。所以夏天人的精神意志应该处于自由开放,不能压抑,才符合养生之道。这样才能“使花英成秀”。“花英成秀”本意是由花结成果实。英,也是花,是草的花。这里是比喻。是说人体之气,脏腑的机能也像自然界的花结成果一样发生应有的变化,其主要的表现是“使气得泄”。夏天是成长的季节,万物成长壮大,人体之气也应该向外伸张疏泄,就像有特别喜爱的人或者物在外面召唤自己,不得不出去一样。这就是夏天人体之气应该有的反应,是养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