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然能够别异比类,分析奇恒,从容细致地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作为医生而不懂医道,那他的诊治就没有什么值得称许的了。这是诊治上的第三种过失。这里的“奇恒”“从容”与“比类”一样,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医经名。这里告诫医生掌握脉诊的前提是必须通晓《比类》《奇恒》《从容》等古代医经,真正掌握了医道,才是为人称许的上工。批评了不认真学习,应付病人的不良学风和工作作风。这种认真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历代大医所继承。

张仲景就批评了当时应付病人的医家,他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现在的医生不去研究医经的深奥道理,来推演自己的知识;只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陈旧的方法。询问疾病只是在口头上对付,面对病人片刻,就开方处药。按寻了寸口而不去按寻尺肤,检查了手而不去检查足;人迎、趺阳、寸口的三部脉象没有互相参考;诊察脉动次数不足五十。不能决断死期,三部九候竟然也模模糊糊;面色的变化完全不去观察。如此诊病可以说是以管窥天了。这样还想能够判别生死,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