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本节通过对“五过”的批评,揭示出“圣人之治”是结合天时地理、脏腑经脉、刺灸毒药及从容人事的全面之治。
以上所说的五种过失,都是由于学习的医术不精深,又不懂得贵贱,贫富、苦乐人事的缘故啊!所以说:高明的医生治病,必须知道天地阴阳,四时经络,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经脉的阴阳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治疗的主要病证,联系人事的变迁,掌握诊治的常规。贵贱贫富及各自不同的体质,询问年龄的少长,分析个性的勇怯,再审查疾病的所属部分,就可以知道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参考八正的时节,九候的脉象,那么诊治就一定精确了。
这段经文全面揭示了中医治疗疾病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医学认为,人是从天地之气而生,人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天地之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决定于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因此,对“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的认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要前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花边知识。这一点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医学的本质所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相应,人一刻也离不开天。在“知天”之后还要“知人”,即对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认识。在“知人”之后,就要“知治”,即“刺灸砭石”与“毒药”的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说,知道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和药物等的治疗知识,就完全可以从事医学实践了。但就中医而言,仅此还不够。还要“从容人事”,即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人们常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西医是治“病”的人,中医是治“人”的病。因此,对病人个性差异的了解是中医治疗的必要前提,所谓“因人制宜”。在西医的眼中,患者基本上是同质的病人;在中医的眼中,患者是各不相同的鲜活生命。人事的差异包括:贵贱贫富、年龄少长、性情勇怯等方面。唯有从“知天”“知人”“知治”“知人事”四个方面来展开养生与治疗实践,才是真正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