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就胡乱地搞起庞杂的疗法,还荒谬地说是真理,或窃取别人成果而冠以己名,乱用砭石,结果给自己造成了罪过,这是治疗工作中第二个失败原因。

《内经》一直强调的医学授教原则是“非其真勿授,非其人勿教”。因为不是“真经”而授人就会害人,不得其人而教也会害人。汉代名医淳于意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得遇公乘阳庆和罗知悌之前都曾经学习过医道,而他们老师的第一句话都是“尽去而旧学,非是也!”在老师看来,他们以前所习都是不得其正的“杂术”。

学习医道除了要访名医,得真道之外,还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之后,才可以独立行医。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必须掌握的经典和技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符合以上的要求才算毕业。所以,过去有毕业和肄业之分。肄业的本意是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今指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开学校。过去,没有毕业的学生发肄业证。证明学习过,但没有毕业。可见,过去人们是很重视毕业和肄业的区别的。

近代名医蒲辅周先生十八岁行医,不久感觉自己理论功底还不足,于是又停诊苦修,再次行医疗效大增。过去,培养中医也是在完成理论学习之后随师出诊,如果在老师指导下还不能做出基本的诊断、处方,则需要重新学习。可见,系统完整地学习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本文惩戒“受师不卒”的道理了。“受师不卒”必然就要用一些杂乱无章、似是而非的方法来蒙骗病人,而且吹嘘为真理神功,虽然能够一时欺蒙世人,但终究会被钉在医学史的耻辱柱上。《内经》对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对我们当下知识的传承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