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2025年08月10日
【细读】
黄帝说:我很为病人的痛苦而感伤,心里惶恐不安,治疗疾病,搞不好,反使病情加重,我又不能替代他们。百姓听了,都会认为我是残忍的人,怎么办好呢?
岐伯说:人虽然是生活在地上,但片刻也离不开天,天地之气相合,才产生了人。人如果能适应四时的变化,那么自然界的一切,都会成为他生命的泉源;如果能够了解万物的话,那就是天子了。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天有阴阳,人有十二骨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所以能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就不会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骨节的道理,就是所谓圣智也不能超过他;能够观察八风的变动和五行的衰旺,又能够通达虚实的变化规律,就能洞晓病情,即使像病人呼吸那样的细微不易察觉的变化,也如秋毫在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上四节论述了人是天地之间最宝贵的,虽然社会地位有贵贱之异,但保命全形是每个人的愿望和权利。但苦于不能及早地认识疾病,以致大病形成,无可救药,所以创立针法来祛疾愈病。《内经》认为作为医生不仅要有关心病人,愿意不惜一切拯救病人的高尚情操,还必须具备能够“应四时”“知万物”“经天地阴阳之化”“达虚实之数”的卓越认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治病和养生方面达到“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的自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