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黄帝道:假如两感于寒的病人,它的脉象和症状怎样呢?岐伯说:两感于寒的病人,第一天太阳和少阴二经都患病,就有头痛、口干、烦闷而渴的症状;第二天阳明与太阴二经都患病,就有腹满、发烧、不想吃东西、语无伦次的症状;第三天少阳与厥阴二经都患病,就有耳聋、阴囊紧缩、厥逆的症状。如果再发展到水浆不入口,昏迷不醒,第六天就得死。黄帝说:病情发展到五脏都已损伤,六腑不通,荣卫不和的地步以后,三天之后就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岐伯说:阳明经是十二经脉中最重要的。这一经血气与邪气都盛,正邪相搏病人容易神志昏迷,三天以后阳明经气已尽,所以就死亡了。

“两感”是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因此出现的就是两经俱病的症状。这样,三天时间病邪就传遍六经了。“两感”病情严重,水浆不入,昏迷不醒,六天就死了。古人所论的“两感”与非“两感”热病的发展规律并不仅仅是依据“六经”理论的理论演绎,而是在对临床上热病演变发展规律的长期观察研究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古代热病的发展规律大致如此,是否“两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