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本节论述了终始范畴用于脉诊以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指导意义。慎重地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让我谈谈针刺的终始意义吧!所谓终始,是以十二经脉作为纲领,从脉口、人迎两部的脉象了解阴经、阳经的脉象是实是虚,上下之脉是相应平衡还是不平衡。这样,阴阳变化就大致掌握了。所谓平人,就是没有病的人,无病人的脉口和人迎的脉象是和四时相应的;脉口、人迎互相呼应,往来不息;六经之脉搏动不止;人体上下内外,在寒温不同的环境里能够保持平衡;形肉和血气也能够协调一致。这就是没有病的人。气虚的人,脉口、人迎的脉象细小,而尺肤和脉象不相称。像这样,就是阴阳都不足的病证。补阳就会使阴气衰竭,泻阴就会使阳气亡脱。这样的病人,只可以用缓剂补养,不能用峻猛的药物攻泻。这种病证也不能用灸法。因为病未愈,而用泻法,那就会败坏五脏真气。

本节讨论了“平人”与“少气者”即健康人与体虚病人的概念。在古代中医学里,还没有“健康”这个概念,健康的人称为“平人”。中医学认为“平人”是没有病的人,但“平人”并不仅仅是没有外在的疾病症状,而且其内在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平衡和谐的,所以称为“平人”。脉口、人迎的搏动与四时相应,是生命活动顺应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表现。上下脉象的搏动相应,而能相互往来;六经之脉的搏动没有异常;周身的寒温,相调适;形肉与血气相称。这些是自身生理活动统一平衡的表现。只有如此才能称为平人。而“少气者”的病人则表现为自身生理活动平衡的失调,如脉口、人迎的脉象细小,而尺肤和脉象不相称。“平人”与“少气者”概念的确定为养生和治疗确立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