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所以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从清晨至中午,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阳。从中午至黄昏,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阴;从日落到半夜,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阴;从半夜到清晨,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阳。所以人的阴阳之气也是如此。这一段论述一日中阴阳的划分,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就人体阴阳来说,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单就身体部位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就脏腑来说,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为什么要知道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的道理呢?这是因为冬病发生在阴,夏病发生在阳;春病发生在阴,秋病发生在阳。都要根据疾病所在部位来进行针刺或砭石治疗。所以说,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之至阴为脾。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的相应关系。它们合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本段承上段论述上下内外脏腑的阴阳,并与天地阴阳相应,作为养生治病的纲领。
阴阳是中医学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哲学的意义上说,阴阳有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说,阴阳哲学认为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发生、发展、消亡的决定性力量。从认识论角度看,阴阳是基本的逻辑分类方法,古人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就是通过对事物的阴阳类分实现的。本节经文就体现了作为认识论阴阳的基本内容。
在《内经》看来,自然界的事物或某种性质状态,凡属表露于外的、热的、实的、明亮的、伸张的、开放的、向前向上的、无形的、活跃的、急速的等,均属阳类;凡属收藏于内的、寒的、虚的、晦暗的、屈缩的、闭合的、向后向下的、有形的、平静的、迟缓的等均属阴类。这种阴阳分类属于形式逻辑的分类法。同时包含着辩证逻辑分析方法的因素。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人们欲对事物有所认识必须对事物整体分开来考察,否则事物就只是一个混沌的整体表象,就谈不上对它的认识。而二分法可以说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分析方法了。通过对世界万物的阴阳二分,就可以对事物现象有了一个根本的把握。
但是,这种阴阳二分法虽然简洁,但毕竟过于简单,仅以阴阳二分法还不足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现象。古人又根据世界万物具有的层次性特点,对事物现象在不同层面进行阴阳划分,这样就使得阴阳分类法丰富深刻了。
根据阴阳二分法,首先把一天分为:属于阳的白昼和属于阴的夜晚。这是第一层。然后再对白昼和夜晚进行第二层的划分:上午是阳中之阳,下午是阳中之阴;前半夜是阴中之阴,后半夜是阴中之阳。同样,对人体的脏腑结构也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就整个人说,外表为阳,内里为阴。这是第一层。就人身说,背为阳,腹为阴。这是第二层。就脏腑说,脏为阴,腑为阳。这是第三层。同样属于阴的五脏又有属于阳中之阳的心、阳中之阴的肺、阴中之阴的肾、阴中之阳的肝和阴中之至阴的脾。这是第四层。从理论上说,阴阳的层次性是无穷的。正如《庄子·天下》辩者二十一事所谓“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素问·阴阳离合论》也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但限于人的认识能力与实际的需要,阴阳的层次性划分实际上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