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本节阐明疾病的由来在于养生不慎,触犯外邪。黄帝问少俞说:我听说各种疾病开始时,必定由风雨寒暑外感引起,邪气沿着毫毛而进入腠理。或从体表复出,或留止体内,或形成风肿而出汗,或发为消瘅,或寒热往来,或成为久痹,或形成积聚。不正的邪气散漫于体内,以致病证难以尽数,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至于同时得病,有的生这种病,有的生那种病,我认为是自然界气候对人的影响不同,否则,为什么发生的病变各不相同呢?少俞说:自然界发生的风,不会偏私某个人,它普遍吹动,公平正直,触犯它、就会得病;避开它,就没有危险。不是风邪找人,是人自己去触犯它,才生病的。

我们知道在哲学上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也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其面对的自然环境(外因)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人生病,有人不生病?中医学很早就发现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古人认为发病与否并不在于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是由于自身养生不当造成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所以,与把医学看成纯然科学事业的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认为医学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疾病也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事件,人的社会属性是医学研究的应有议题。中医学之所以强调养生学在医学中的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医学深深地认识到疾病的发生虽然有内外诸多复杂因素的参与,但除了少数先天性疾病之外,归根结底是人事失养造成的。

每个人既然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中医学非常重视病人在疾病治疗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的思想。这不是中医的无能和推诿,而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包括医生在内的人并不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而人本身却是天地的创造物。人虽然有万物不具有的灵性,但人终究不能创造生命,而只能认识天道,顺应天道,辅助自然。这是人力的极限。除此之外,都是虚妄的,都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能做的就是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