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黄帝说:我希望听到有关治疗的根本道理。岐伯说:治病最重要的,在于不误用色诊脉诊。使用色脉诊法,没有疑虑,是诊治的最大原则。如果把病情的顺逆搞颠倒了,处理疾病时又不能取得病人的配合,这样,就会使病人的神气消亡,身体受到损害。所以医生一定要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钻研崭新的色脉学问,努力进取,就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水平。
黄帝说:我从您那儿听说了治疗的根本法则。您这番话的要领是,治疗不能丢弃气色和脉象的诊察,这我已经知道了。岐伯说:诊治的极要关键,还有一个。黄帝问:是什么?岐伯说:这个关键就是问诊所得的“神”。黄帝说:怎么去做呢?岐伯说:关好门窗,向病人详细地询问病情,使他愿意如实地诉说病情。经过问诊并参考色脉以后,即可做出判断:如果病人面色光华,脉息和平,这叫“得神”,预后良好,如果病人面色无华,脉不应时,这叫“失神”,预后不佳。黄帝说:说得好。
本节论述了治疗疾病必须全面诊察,抓住色脉,反复询问病情,医患配合,保养神气是治疗的核心。治疗的最高境界是“得一”,也就是“得神”。“一”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数字之始,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许慎解说的第一个汉字就是“一”。他说:“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老子也把道称为“一”。他说:“道生一。”
《内经》中也有好多关于“一”的论述。并且反复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那么,“一”是什么呢?在《内经》中“一”也就是“神”。《素问·玉机真脏论》说:“道在于一,神转不迴,迴则不转,乃失其机。”这里“一”与“神”并用,“一”就是“神”。“神”为什么又称为“一”?
因为“神”是人一身的最高统帅,是使生命活动能够协调一致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神”的主宰,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在疾病状态下,疾病的治疗,健康的恢复也取决于“神”。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了,人们往往认为治病是医生的事情。实际上,医生、医学只是治疗的外缘,能否康复最终还是取决于病人的内因。这是中医学反复告诫的真理。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汤液醪醴论》篇明确指出“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神不使”,“神”失去了其主宰、控制身体的能力,针石药物也就无济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