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黄帝道:说得好!我听说各种疾病是由于气的逆乱而发生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涣散,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这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都能导致什么病呢?岐伯说:大怒则气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所以说是“气上逆”。高兴气就和顺,情志畅达,营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悲哀过甚则心系绷急,肺叶胀起,上焦不通,营卫之气不得布散,热气在内不散,所以说是“气消”。恐惧就会使精气衰退,精气下衰就要使上焦闭塞,上焦不通,还于下焦,气郁下焦,就会胀满,所以说是“气下”。寒冷之气,能使腠理密闭,营卫之气不得流行,所以说是“气收”。热则腠理开泄,营卫之气大通,汗大出,所以说是“气泄”。过惊则心无依靠,神气不能归心,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过劳则喘息汗出,里外都发越消耗,所以说是“气耗”。忧思过多那么心气凝滞,精神偏滞,不能畅行周身,气就会留滞而不能运行,所以说是“气结”。

中国哲学和中医学都认为“气”是生成万物的本源和维系万物生存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所有的疾病都是气的病变。所谓“百病生于气也”。当然,各种病因导致的气的病变其机理是不同的。本节论述了“九气”之病的发病机理。对“九气”略作分梳,可以分为情志、气候和劳倦三类。喜、怒、悲、恐、惊、思为情志,寒、炅为气候,劳为劳倦。九气所导致的气的异常变化包括:或上或下,或缓或消,或收或泄,或乱,或耗,或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