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邪客第七十一
本篇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首先以邪气客人,使人发生不眠证,来说明卫气、营气、宗气的运行及生理作用,并提出了治疗失眠证的有效方剂。其次,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人的身形肢节,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相互比拟,说明了天人相应的道理。最后论述了手太阴、手厥阴之屈折循行及手少阴无输的道理和持针纵舍及针刺宜忌等。因以『邪气之客人』开篇,故以《邪客》名篇。本书仅选注评析其中论失眠的部分。另外,《灵枢·口问》有与此相关的论『欠』(打哈欠)的内容,一并附于此。
论目不暝之理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①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②。故宗气积于胸中③,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④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行于阳⑤,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⑥,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注释】
①出:可能是衍文,但诸家未注。②三隧:张景岳:“隧,道也。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故分为三隧。” 隧,本意为地下的通道。中医借指人体的各种通道。③胸中:此指膻中,为上气海。④以应刻数: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以计时。从明代以后才有二十四分法,一小时约四刻强。营气循行周身,一昼夜为五十周次,恰与百刻之数相应。可参见《灵枢·五十营》。⑤昼行于阳:卫气白天行于阳分,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⑥“夜行于阴”两句:卫气夜行于阴分,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可参见《灵枢·卫气行》篇。
【细读】
黄帝问伯高说: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不能闭目入睡安卧,是什么气造成的?伯高说:饮食五谷进入胃中,它的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条隧道。宗气积聚在胸中,上出喉咙,贯通心脉,而行呼吸。营气分泌津液,灌注到脉中,化为血液,向外营养四肢,向内灌注五脏六腑,循行于周身与昼夜百刻计数相应。卫气是水谷化生的慓悍之气,首先循行于四肢的分肉、皮肤之间,而不停息。白天出表,夜间入里,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循行于五脏六腑。如有邪气侵入五脏六腑,使得卫气只能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卫气只能循行于阳分,则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使阳脉气充满,不得入于阴分,而致阴虚,所以不能闭目而眠。
本节首先论述了宗气、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接着论述了“目不暝”(失眠)的机理。卫气在正常情况下“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由于“厥气客于五脏六腑”,使得“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可见,失眠的关键在于“阳
满”而“阴虚”。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失眠虽然没有可见的外在身体症状,但却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失眠的原因很多,如愤怒、抑郁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素体虚弱,心肾不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虚胆怯,心神不宁;等等。
由失眠给人带来的痛苦,我们可以反推,睡眠对于生命、对于养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见睡眠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世界上没有不睡眠的人。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有个人多少年不睡觉。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人的生理好像和别人不一样,虽然睁着眼睛,实际上也有睡眠。虽然没有人不睡觉,但有很多人却不会睡觉,准确地说不会科学地睡眠。就是在应该睡觉的时候不睡,不应该睡觉的时候大睡。这种恶习长期不改,对身体伤害是极大的,对养生是非常不利的。这也是现代很常见,很多人不以为然的事情。
这种在睡眠上阴阳颠倒的事,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因为古人在主观上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观念,而且在客观上,受条件限制,古人没有电和电灯,也不可能点灯熬油,深夜不睡,所以古人的生活自然合乎阴阳之道。在这个问题上,古人没有强调,因为当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今天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必须强调。电灯的发明,打破了昼夜的区别,给人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很多人热衷于夜生活,昼夜颠倒,且自以为很时尚。实际上违逆了天道,对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人可能会说您又在危言耸听,我一直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因就收获什么果。佛教讲的因果报应是世界的铁律。问题是因果联系在时间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即时效应,由原因马上产生结果。比如毒药,马上就会置人于死地。另一种情况是延时效应,即由种下原因到出现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很多时候是同一原因的长期累加的结果。比如养生就是这种情况。一次或者短时间合乎养生之道去生活,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反之,违背养生之道,也没见有什么不好。这种情况最容易使人麻痹。如果不按照养生之道去生活马上就会有不利结果,就没有人不按养生之道生活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生病,也没有人愿意早死。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对养生之道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程颐说过:“饥而不食乌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
为什么说在睡眠问题上昼夜颠倒是悖逆天道,不合乎养生之理呢?大家想想看,我们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产物,人的生理、生命规律与自然界是一致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怎么能够想象其生命规律和自然规律相反呢?天人合一是自然的逻辑,这就是《内经》天人相应思想所阐释的真理。《内经》已经告诉我们寤寐取决于卫气在阴阳之间的出入。而卫气在阴阳之间的出入是自然天道规律决定的。大家可能会说,古人讲的理论古怪玄虚,难以理喻,未必是真理。那我们看看现代科学是怎么认识的。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时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风险将会增加超过百分之六十。这篇发表在《英国癌症期刊》的研究报告说,蜡烛两头烧的人,会大大提高罹患可能致命肿瘤的概率。科学家相信,睡眠不正常会扰乱身体分泌攸关重要激素“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在预防癌症上扮演重要角色。日本科学家追踪将近两万四千名妇女的生活习惯长达八年,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截至目前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获得充足睡眠,攸关预防乳房肿瘤。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睡足七小时者,每晚仅睡六小时或不足六小时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概率高出百分之六十二。平均每晚睡九小时的女性,罹患肿瘤的风险则下滑百分之二十八。领导这项研究的柿崎真沙子说:“我们发现睡眠时间和癌症之间关系很密切。只睡六小时或不足六小时的人,罹癌风险明显增高。”人类睡觉时,大脑会分泌褪黑激素来调节生理时钟,研究人员怀疑,这种激素借由控制雌激素的分泌量,在预防乳癌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知不少乳癌的形成都跟雌激素有关。位于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医学研究所科学家,针对参与健康与生活习惯调查的年龄介于四十岁到七十九岁妇女的调查资料展开研究,这项调查包括询问睡眠时间在内。在长达八年追踪调查期间,有一百四十三名受访者被诊断出罹患乳癌。研究人员分析罹癌对象的睡眠习惯时,发现睡得太晚、起得太早,都有很大影响。报道引述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表示,越来越多研究报告指向睡眠不足和癌症有关联。
另一个《肝癌的最新发现》资料显示,肝的致命伤原因如下:
“1.晚睡晚起为最大致命伤。2.早上不排便。3.暴饮暴食。4.不吃早餐导致透支体力而不自知。5.服用药物过度。6.防腐剂、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酱)。7.不当的油脂(如:色拉油为不稳定油),烹调尽量少用油,即便是好油,如橄榄油。疲倦时不吃油炸物,若要吃趁精神好时吃。8.不生食(完全熟食)亦不利肝。青菜生吃或煮三分或五分熟,炒过的青菜当天吃完,不要隔夜吃。9.错误的价值观,只追求卓越,欠缺和平、博爱。10.急躁。
“要做到健康,完全不需花钱,只要注意起居与饮食习惯的调整。食疗加上时疗,让身体在正确的时间内主动进行吸收与排毒的动作。
“原因:晚上 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倘若此时,做母亲的仍处于焦虑状态,如洗碗盘、盯孩子功课,对健康不利。晚间11点—凌晨1点,肝的排毒,须在熟睡中进行。凌晨1—3 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 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经,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凌晨 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凌晨 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晚睡晚起混乱整个排毒过程。另外,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可见,现代科学的调查已经发现不按时充分地睡眠与疾病的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经脉之气的循行与昼夜有关,十二经脉之气各旺于一个时辰。手太阴肺经旺于寅时(3:00—5:00),手阳明大肠经旺于卯时(5:00—7:00),足阳明胃经旺于辰时(7:00—9:00),足太阴脾经旺于巳时(9:00—11:00),手少阴心经旺于午时(11:00—13:00),手太阳小肠经旺于未时(13:00—15:00),足太阳膀胱经旺于申时(15:00—17:00),足少阴肾经旺于酉时(17:00—19:00),手厥阴心包经旺于戌时(19:00—21:00),手少阳三焦经旺于亥时(21:00—23:00),足少阳胆经旺于子时(23:00—1:00),足厥阴肝经旺于丑时(1:00—3:00)。
懂得了以上的道理,我们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按时作息,这就是“休息”。休息者,休而复息,只有休养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其实,上天是眷顾人类的,在应该睡觉时,会发出信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听自然的话,做一个天地的“肖子”。而有些人死顶硬扛,还自以为本领了得,悲夫!
目不暝治法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①,调其虚实,以通其道 ②,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注释】
①“补其不足”两句:指针刺补泻。张景岳:“此针治之补泻也。补其不足,即阴精所出,足少阴之照海也。泻其有余,即阳所出,足太阳之申脉也。若阴胜阳而多卧者,自补阳泻阴矣。”②以通其道:沟通阴阳经脉交会的隧道。
【细读】
本节论述了失眠的治法。黄帝说:好!怎样治疗呢?伯高说:用针刺补其阴分的不足,泻其阳分的有余,调理虚实,沟通阴阳交会的隧道,从而消除邪气,再饮用半夏汤一剂,使阴阳经气畅通,马上可以安卧入睡。
附:《灵枢·口问》之欠。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黄帝说:人打呵欠,是什么气所致?岐伯回答说:卫气白天循行阳分,夜间循行阴分。阴气主夜,入夜则睡眠。阳气升发而主上,阴气沉降而主下。所以人在夜间将睡之时,阴气聚集于下部,阳气还未全入阴分,阳仍有引气上升的作用;而同时,阴气开始引阳气向下降,阴阳上下相引,于是连连呵欠。等到阳气都入阴分,阴气大盛时,就能闭目安眠;等到阴气尽而阳气盛,就醒了。这样的症状,泻足少阴经,补足太阳膀胱经。本节论述了哈欠是阴阳相引出现的生理反应,是促人入睡的信号,养生者应该遵守,做好入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