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本节论述了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形成机理。黄帝道:古经上所说的阳虚产生外寒,阴虚产生内热,阳盛产生外热,阴盛产生内寒。我已听到了这种说法,但不知其所以然。岐伯说:诸阳都是受气于上焦的,来温养腠理之间。现在寒气侵袭于外,就会使上焦之气不能达于肤腠之间,以致寒气独留在外表,所以恶寒战栗。黄帝又问:阴虚产生内热是怎么回事?岐伯说:劳倦过度,形体气力衰疲,谷气不足,上焦不能宣发五谷之味,下脘不能布化五谷之精,胃气郁遏生热,上熏胸中,所以阴虚生内热。
黄帝又问:阳盛产生外热是怎样?岐伯说:皮肤紧密,腠理闭塞不通,卫气不能发泄外越、所以就发生外热。黄帝又问道:阴盛产生内寒是怎样的?岐伯说:由于厥逆之气上冲,寒气积在胸中而不得下泄,使阳气消散,而寒气独留,因而血液凝涩,血液凝涩则脉不通畅,其脉虽盛大却兼涩象,所以成为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