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本节论述的主题是天必须把它的光明清净之德引出来。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天气潜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永远无尽,所以万物能长久生存而不会消亡。如果天德不藏,显露它的光明,日月就没有了光辉,如同外邪乘虚侵入孔窍,酿成灾害一样。流畅的阳气,就会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反而遮蔽光明。云雾弥漫不晴,那么,地气不得上应天气,甘露也就不能下降了。甘露不降,万物的生命不得成长,这样名果珍木多亡。草木就枯槁,而不会茂盛了。邪气潜藏而不得散发,风雨失节,白露不降,草木枯槁不荣。邪风暴雨时时侵扰,春、夏、秋、冬不能保持相互间的平衡,与正常的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话,万物在生长的中途便都夭折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养生,所以身体没有重病。如果万物都不失保养之道,那么它的生命之气是不会衰竭的。

根据阴阳理论,天为最大的阳,地为最大的阴。天的阳是一切事物阳气的来源,地的阴是一切事物阴气的来源。天上的日月五星在古人看来是天的阳气凝聚而成。天气的本性是清净的,正因为天气的清净无为,才有日月五星的光明。所以天德是潜藏的。所谓天德也就是天道。德者得也,得之于道也。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道是总说,德是分说。就某一物来说称“德”。因为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所以天德也就是天道。从其发生的作用角度来说称其“德”。《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有某种德性就会有某种德行。如某人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就会有助人为乐的行为。就人来说,只有其美德永远地藏于内心,行为才能合乎美德。如果美德丢失了,美行也就不存在了。只有天德潜藏,自然界才能正常运行。天德潜藏的思想今人恐怕难以理解,这里做一申说。老子认为道对于万物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是谓玄德”。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孔子也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都是说对于事物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并非越俎代庖式的直接干预,而是隐秘地在暗中发生间接的作用。这就是无为。对于无为的作用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而遭到惩罚。如森林草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由于无知,人们大量地毁坏森林草原以种植粮食,结果受到自然的惩罚。从宇宙学的角度看,大爆炸形成宇宙后,宇宙运动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如正因为有太阳系的稳定才有地球生命的产生。这就是“藏德”。如果不能藏德,则是太阳系剧烈的变动,太阳爆炸,一片光明,随之一切都不存在了。这是恒星毁灭时“超新星”爆发的景象。

古人认为君主是上天的儿子,因此君主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的无为。古人主张君无为,臣有为。君主的职责主要是选择适当的人来辅助自己,而不是事必躬亲去处理具体的政务,那是做不完也做不好的。君主好比人的大脑,现代国家领导人也称首脑,就是这个意思。各个部门的首长好比眼耳鼻舌口五官。大脑是支配五官的,让五官发挥视听嗅味咀的功能,而不能取而代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处理好自己与下属的权力关系,不去干涉下属的权力,共同把工作做好。

历史上的君主有为过度的典型之一就是隋炀帝。隋炀帝雄心勃勃,想创造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所以其年号为“大业”。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隋炀帝过于自信,认为举国上下谁都没有他聪明。结果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丢了性命和江山,实在值得后人深思,引以为鉴。

天德潜藏的道理推之于养生就是人的真气不能泄露,应清净无为,取法自然之道,以保其天真。如果背离大道,本元不固,发越于外则孔窍疏张,邪气乘虚而入,则病矣。

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天地之气是相互交通的,正是由于天地之气的正常交通,才保证了万物的生生化化。《周易》通过很多卦象表达了这一思想。《泰》卦乾下坤上,表示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之气升降循环而万物平稳生长,故称泰。泰,安也,定也。《泰·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相反,天地之气不能升降交通,则万物闭塞不通,则是病态。《否》卦卦象与《泰》卦正相反,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之气不能交通。《否·象》曰:“天地不交,否。”所以天地之气能否交通决定两种不同的状态。《坤·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这是说天地之气能够交通则万物能够发生变化,草木繁茂,欣欣向荣;反之,天地之气不能交通,则万物闭塞,贤人也要隐居了。所以天地之气,必须交流畅通。《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系辞下》总结说:“天地img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就是天地之气不能交通出现的反常情况。天气不能下降,必致孤阳浮越于上,而闭塞阴气,地气隔绝,而冒蔽光明。而致云雾弥漫不晴,甘露不能下降。“交通不表”就是天地之气不能正常交流,由此而造成下文所说的一切非常严重的异常变化。这是失道的必然结果。从天地的失常表现,圣人领悟到必须顺从天道。一方面保藏好真精神气,另一方面保持一身之气的上下交通。即取法于乾坤坎离之道。坤为阴,主受纳潜藏,顺承于天;乾为阳,主健运不息。这是先天之阴阳。即“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离为火,在脏为心;坎为水,在脏为肾。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地天交泰。这就是“交通表”。这是后天的阴阳。唯有懂得这些道理,并实践之,才能“生气不竭”,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