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本节论述了古代以祝由术,今天以药物治疗疾病的道理。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是用意识调控病人的精气运行状态,用“祝由”的方法就可以治愈。现在治病,用药物从内治,用针石从外治,结果还是有好有不好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答说:远古的时候,人们冬天住洞穴,夏天居野外,周围都是禽兽,靠活动来驱寒,住在阴凉的地方来避暑。在内心没有眷恋家人安危和爱慕他人名利的累赘,在外没有奔走劳形求取宦官的苦恼。这是恬淡宁静的时代,外邪不易侵犯人体。因此既不需要“毒药治其内”,也不需要“针石治其外”,所以只是改变精神状态,断绝病根就够了。现在就不同了。人们的内心经常为忧虑所苦,形体经常被劳累所伤,再加上违背四时的气候和寒热的变化,这样,贼风虚邪不断侵袭,就会在内侵犯五脏骨髓,在外损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会发展成为重病,而大病就会危重而死亡,因此,仅依靠祝由就不能把病治好了。

本节告诉人们健康的身体不能依赖针石毒药等医学手段,而在于保持一种“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的恬淡虚无的平和而宁静的积极心态,并辅以“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的形体运动,才能保证“邪不能深入”的健康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道理。健康的维护不能依靠医药等外援,而只有依靠自己积极的养生实践。这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不是中医学无能的推诿之辞,而是客观真理的表达,是中医学的伟大之处。正是由于中医学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的这一伟大发现,导致了在人类历史和文化史上绵延数千年,惠及亿万人的独特的养生实践,也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和世界人类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养生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好这份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新贡献。

当今的时代有很多人,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保养自己的身体,利欲熏心,逐物而不返。一旦身染疾患,则乞灵于医药。现在有些人可以说是在思想深处患有医药拜物教的病患,这是比身体疾患更严重的病患。不懂得健康的身体在于日常的养生;不懂得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不懂得道教讲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理。两千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哀乎!趋世之士,弛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愿养生之士,于斯取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