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所以善于运用针刺的人,有时要从阴引阳,就是取阴经的腧穴,来治疗阳经的疾病。有时要从阳引阴,就是取阳经的腧穴,来治疗阴经的疾病。这是因为人体的阴阳经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取患病经脉的腧穴不方便或者效果不明显,就可以取与之相应的阴经或阳经的腧穴,往往有很好的疗效。取右边的腧穴来治疗左边的疾病,取左边的腧穴来治疗右边的疾病。这也是因为人体左右上下的经脉是相互络属联系的。
用自己的正常状态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疾病的症状都是生命活动的异常状态,如何判断这种异常的状态必须有比较的标准,也就是正常人的状态。医生自己就是无病的正常人,就是最切近的标准。比如正常人的脉动次数是一呼一吸四次。以此为标准,如果病人的呼吸不及四次,就是迟脉;超过四次就是数脉。
从在表的症状去了解在里的病变。除了直接长在体表的疾病如外伤、疮痈、皮肤病等外,多数疾病是发生在人体内部的。一般人又没有透视的能力,如何了解内里的病情呢?中医和中国哲学都认为内里的改变在外部一定会有所表现。这就叫“有诸内,必形诸外”。所以,就可以通过外表的变化而了解内里的情况,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这是为了观察病人的太过和不及产生的道理。过、不及与中是事物普遍存在的三种状态。中属于正常,过与不及则属于异常。如人的智力有聪明、中等和愚笨三种;人的财富有富有、中等和贫穷三等……孔子就曾经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类。在医学里中就是健康状态,而过和不及都是疾病状态。过的表现是亢盛的实证,而不及的表现是衰弱的虚证。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就能够诊断疾病,用来指导治疗实践就不会有危险了。这句里的“过”兼有“不及”的意思,表示疾病。
本节从阴阳、左右、彼我、表里相对的角度论述了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系统整体的诊疗理念。特别提示医家要“见微得过”即必须注意对微细征兆的诊察,才能及时发现隐匿的重大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