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2025年08月10日
【细读】
本节论述的主题是五脏的生色与死色以及五色与五味和五脏的配属关系问题。五脏的外荣显现于面上的气色:表现出青黑,颜色像死草一样,是死征;表现出黄色,像枳实一样,是死征;表现出黑色,像黑烟灰一样,是死征;表现出赤色,像败血凝结一样,是死征;表现出白色,像枯骨一样,是死征。这是从五种色泽来判断死证的情况。
脸上的气色:如果青得像翠鸟的羽毛,是生色;红得像鸡冠,是生色;黄得像蟹腹,是生色,白得像猪油,是生色;黑得像乌鸦的羽毛,是生色。这是体现还有生气的五种色泽。凡是心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朱砂一样;肺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粉红色的东西一样;肝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绀色的东西一样;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栝楼实一样;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是五脏有生气的表现。本节论述了五脏外显于面的死色和生色。总的来看,死色以晦暗无光为特征,生色以滋润光泽为特征。
五色、五味与五脏是相合的。白色合于肺脏和辛味,赤色合于心脏和苦味,青色合于肝脏和酸味,黄色合于脾脏和甜味,黑色合于肾脏和咸味。另外,白色合于皮,赤色合于脉,青色合于筋,黄色合于肉,黑色合于骨。本节论述了五色、五味与五脏的相合关系。
上文在论述五脏生色时都用了“如以缟裹……”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按照中医理论五脏各有其所主的表现于面部的颜色: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面部“五色”并不是赤裸裸的“五色”,而是如包裹了一层白纱微微泛出青、赤、黄、白、黑。因为内在的生命本色不能完全显露于外。这就像适应四季的变化人的脉象也呈现出弦、洪、浮、沉之象,但生理性的弦、洪、浮、沉由于有胃气的维护而呈现出微弦、微洪、微浮、微沉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