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黄帝问道:有人年纪已很大,还能生育子女,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常人,气血经脉还畅通而肾气有余。虽然能够生育,但在一般情况下,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到这个岁数男女的精气都穷尽了。黄帝问:养生有成的人,年纪都达百岁,能不能生育呢?岐伯说:善于养生的人,能够推迟衰老,保全身体如壮年,所以即使年寿很高,仍然能生育。

在《内经》看来,只要肾水充足,“肾气有余”即使年老也还能生子,虽然对于一般人来说,以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为大限,但对于得道者,即使百岁仍然能够生子。因为养生得道者能够养护好肾水,天癸不竭,生育能力就不会衰竭。本篇开始黄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的问题。显然,《内经》相信“百岁”是遵循养生之道的人应有的寿数,对养生之道的效验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同时也就暗含了对不能“知道”和“行道”之人的批判。

虽然通过对人的生理节律的长期观察,古人发现并确定了女子以七数,男子以八数的生命周期节律。但黄帝及岐伯相信,通过养生实践,人是可以突破一定的生理限制,获得更理想的生命时间和生命质量的。我们说,人作为一个物种是有其自然的生命长度极限的,任何人也不能超出这个生命的极限。这就是《吕氏春秋·尽数》篇说的,尽数不过是穷尽了自然的天数,并不是本来是短的,再增加一些。但是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破坏,实际上,人的寿命是大大缩水,打了折扣了。因此,采取顺应生命本性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养生的方式是可以获得超出常人的寿命和质量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工作中经过努力可能获得超出一般认为的不可能的结果。这是因为用常规的工作方法并没有使所有的因素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潜能,并使其成为现实,获得更大的收益。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内经》对人的生命周期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即本篇,从生殖机能的角度,以女七男八为节律。另一种是《灵枢·天年》篇,从出生到百岁,以十年为节律,以外在机能变化为根据的分类。这两种分类各有不同的根据,适用于不同方面,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