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本节论述了寸口脉太过与不及的脉象及其主病。最后,阐明脉象与四时阴阳的关系。脉顺四时阴阳的,疾病容易痊愈,相反,则难以治疗。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的特质。
如何诊寸口的太过与不及呢?寸口脉反映在手指感觉短的,是头痛的病;感觉长的,是足胫痛的病;感觉短促急迫,有上无下的,是肩背痛的病;感觉沉紧的,是疾病在内;感觉浮盛的,是疾病在外;感觉沉弱的,是寒热及疝瘕积聚少腹痛的病;感觉沉紧并有横斜的形状,是胁下,腹中有横积作痛的病;感觉沉而喘的,是发寒热的病。脉象盛滑而坚紧的,病是比较重了,是在外的六腑之病;脉象小实而坚的,病是比较重了,是在内的五脏之病。脉来小弱而且涩的,是久病;脉来浮滑而且快的,是新病。脉来绷急的,是病疝瘕少腹作痛的病。脉来滑利的,是风病。脉来涩滞的,是痹病。脉来缓滑的,是热中的病。脉来盛紧的,是腹胀的病。脉顺阴阳,疾病容易痊愈;否则,疾病就不易好了。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即使患病,也无其他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疾病是难以痊愈的。
疝,字从“疒”(nè),从“山”。“疒”泛指一切疾病,“山”表示疾病的症状如山。张志聪《素问集注·大奇论》引子繇之说,云:“疝字从山,有艮止高起之象。”《艮》是八卦之一,代表“山”,所以,张志聪说有“高起之象”。从文字发生看,古人对自然界的“山”之象有了认识,遂造“山”字。在认识疾病时,见到身体某部位有突起如山之病,依取象比类,亦称为“山”。后来,为了区别自然之山与疾病之山,加了“疒”,而成“疝”。
瘕(jiǎ),是腹中积块。中医把有形可见的体内积块称为“癥瘕”。如果仔细分辨,“癥”与“瘕”是不一样的。“癥”是由血瘀痰凝而成的实性病变,“瘕”则是积气凝聚而成的虚性病变。“瘕”就是“假”的意思。与实体性疾病相对的“虚假”病变。
不间脏,指相克而传。如心病传肺是火克金、肝病传脾是木克土等。五行之间,连续的两行之为相生关系,间隔一行的两行之间为相克关系。如木、火、土之间,木生火而克土。间脏就是五行属性相间隔的两个脏。在疾病过程中,间脏相传还是比较轻的。因为传的是在生理状态下本脏就能克制的脏。如果不是间脏而传,则病情就比较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