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男子八岁时,肾气开始充实,头发长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肾气盛满,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如男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强劲,智齿生长,身高也长到最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到了四十岁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干枯。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明经气衰竭了,面色憔悴,发鬓斑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筋脉迟滞,手足运动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身体感到为病所苦。人体的肾脏主水,它接受五脏六腑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脏腑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龄大了,五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不能再生育子女了。
以上两节原文以“人年老而无子”这一现象发问,探讨了与生殖能力相关的男女生理机能发育问题。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古人发现伴随着生殖能力的产生、发展和衰退甚至消逝存在着女七男八的自然节律,即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周期、男子以八年为一个周期。到周期之极即女子七七四十九岁,男子八八六十四岁,一般生殖力就消逝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周期规律呢?现代科学并没有给出解释,或者没有注意到或者认为没有意义。而古人根据阴阳学说及数理哲学做出了说明。根据数理哲学一至十这十个自然数分为阴阳两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样九为老阳之数,七为少阳之数;十为老阴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事物的发生都是从少至老,所以取少阳之数七和少阴之数八。问题是男为阳,女为阴,为什么女配少阳之数七,男配少阴之数八呢?古人认为万物生生之道,不过阴阳二气,阴阳相合,不能分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所以女子虽然属于阴,却配以少阳之数;男子虽然属于阳,却配以少阴之数。
古人认为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分化为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化生万物。结合数理哲学,古人认为五行的生成过程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五生土,天十成之。这是说五行是由一至十的十个自然数根据阴阳两两相合,由小到大渐次生成的。最早生成的是水,由一和六生成。水为阴,就是说万物的发生都是始于阴性的水,水是生成万物的最基础的物质。所谓“天癸”就是天一之水。癸即十天干中壬癸的癸,在五行属于水。水既然为生成万物最基础的物质,也就是人类生殖的原始物质,所以古人认为人之所以具有生殖能力是由于决定生殖能力的原初物质——天癸产生了。天癸相当于现代科学理解的决定人类生殖能力的物质或某种机能。伴随着天癸的到来无论男女,身体机能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最重要的改变是女子的任脉开始畅通,太冲脉盛满,出现了月经,具有了生育能力;而男子则出现精满自溢的现象,可以生育子女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肾气”。中医学认为“肾气”的盛衰决定身体机能及生殖机能的盛衰。这是因为在中医学看来,肾在五行属于水。前面说过,五行中最先产生的是水,水是产生五行及万物的基础物质。所以储藏在肾中的水也是人体生命及生殖机能的物质基础。五行的先天之水也就是“精”,“精”能化“气”。肾气是肾精或肾水所化。因为肾气是人体生命机能及生殖机能的直接推动者,所以,这里不言“肾水”或“肾精”而言“肾气”。所以,“肾气”与“天癸”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先天之水的显现。天癸与肾气在内影响着任脉、太冲脉、三阳脉以及肝气等,在外影响着齿发、筋骨、肌肉的盛衰,以及女子月经的有无、男子精气的多少。“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肾作为藏精主水之脏决定着身体及生殖机能,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